华声在线4月7日讯(通讯员 胡阳华)“杨婶,您今儿又给孙子挑压岁红包啦?”三月末的晨光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湖南省绥宁县河口营业所的玻璃门刚推开,沈莹蓉就从营业柜台后探出身子,手里捧着一杯冒着热气的白开水。这个扎着利落马尾的“80后”所长,如今在巫水河畔的十里八乡,早已被乡亲们亲昵地唤作“邮闺女”。
(沈莹蓉(左一)正在指导业务工作。)
地处湘西南腹地的河口苗族乡,层峦叠嶂间散落着星星点点的吊脚楼。过去,村民们背着竹篓翻山越岭几小时,才能到镇上办理金融业务。2023年深秋,当这个身着深蓝制服的姑娘踩着露水出现在村委会门口时,老支书握着她的手直摇头:“城里丫头,能吃得了这山里的苦?”
沈莹蓉用实实在在的一步步脚印作为了回答。她带着员工们背着移动终端设备,在竹海深处踏出一条条“金融小路”。晨光熹微时,她已叩响独居老人的柴门;暮色四合中,苗寨火塘边还回荡着她讲解防诈知识的声音。半年间,帆布包里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满了137户村民的家庭档案,连哪家留守儿童的生日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退休教师杨秀珍记得那个寒冷的冬日,初到河口的她在营业所门口徘徊,沈莹蓉像女儿般挽着她的胳膊进了营业厅。“婶子,您看这个图标是转账,这个是查询余额……”沈莹蓉手把手教了她三遍手机银行操作流程,还特意录制了方言版反诈顺口溜。如今,杨秀珍老师不仅把全部养老积蓄存入邮政,更成了“移动宣传员”,逢人便说:“小沈比亲闺女还贴心!”
(沈莹蓉(右一)和客户聊家常。)
最让乡亲们动容的,是去年腊月那场生死救援。当沈莹蓉发现丁婆婆发烧到人事不省时,这个不足百斤的姑娘背起老人就往卫生院冲。七天七夜的守护让丁婆婆逢人就说:“这闺女比亲生女还亲!”
“金融服务要带着泥土香。”沈莹蓉把营业厅变成了“山民会客厅”,竹制茶台上常年摆着苗家油茶和新鲜水果。赶集日里,柜台摇身一变成了“山货交易所”,帮村民代销的竹笋腊肉堆满墙角。现在,连二十里外的水车村老人都认准了这个“会办事的丫头”,宁可多走五里山路也要来河口所存钱。
巫水河涨春水的时节,营业所墙上的业绩表又添新红。沈莹蓉站在门前,望着漫山遍野的春笋在薄雾中拔节生长,眼里满是笑意:“咱们山里人的日子,就像这春笋,一节更比一节高!”
在河口总能听见叮叮当当的锅铲声——那是沈莹蓉在为留守老人热饭菜。当金融服务从冰冷的数字变成温暖的陪伴,当“柜台内外”化作“家长里短”,深山里的绿色邮筒便真正扎根在了百姓心坎上。这个“80后”姑娘用青春作笔,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写下了最动人的注脚。
责编:黄爱民
一审:谢振华
二审:卢小伟
三审:刘乐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