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 华声社区> 社区观察>正文

数智赋能,以文育人:“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素养提升的新路径

2025-08-09 12:15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   [编辑:夏 博]

  “双减”政策旨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让教育回归本质。初中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承载着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素养的重要使命。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数智赋能、以文育人是探寻初中语文素养提升的新路径。

  一、“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素养提升的新要求

  (一)注重素养培养的综合性

  “双减”后,学校不再单纯以知识灌输和成绩衡量学生,而更加关注学生语文素养各要素的协同发展,如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提升,思维品质、文化底蕴等方面的共同进步。

  (二)突出学习体验的主动性

  减少课业负担,意味着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积极的学习体验中去汲取知识、锻炼能力。

  (三)强调教学资源的多元性

  告别传统单一的教材依赖,要整合丰富多元的教学资源,借助线上线下多种渠道,为学生营造更广阔、更生动的语文学习环境。

  二、数智赋能:开启初中语文素养提升的科技引擎

  (一)智能教学平台助力个性化学习

  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智能教学平台精准把握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学习进度等,开展个性化的学习。如:有的学生文言文理解薄弱,平台会推送针对性的文言故事、讲解视频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提升语文素养。

  (二)虚拟现实技术创设沉浸式情境

  在古诗词教学中,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学生仿佛置身于诗词所描绘的古代场景之中,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体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沉浸式情境体验,能极大增强学生对诗词意境的理解,提升审美素养。

  (三)在线协作工具促进合作学习

  借助在线协作工具,组织学生开展线上小组讨论、项目式学习等,共同完成作文创作、名著研读报告等任务。学生的沟通能力、思维碰撞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都能得到有效锻炼。

  三、以文育人:筑牢初中语文素养提升的文化根基

  (一)经典阅读涵养文化底蕴

  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从古代诗词散文到近现代经典小说等,在字里行间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汲取古人的智慧与精神力量。例如读《论语》,领悟为人处世之道;读《骆驼祥子》,洞察旧社会的百态,让经典的养分滋养学生的心灵,厚实文化底蕴。

  (二)写作表达传递人文精神

  写作教学中,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思考感悟,传递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比如以身边的好人好事为主题写作,弘扬正能量,在锻炼写作能力的同时,也塑造了良好的价值观,提升了语文素养中的人文内涵。

  (三)语文实践活动传承文化基因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诗词朗诵会、传统节日文化探究等。在诗词朗诵会上,学生用声音诠释诗词之美,传承诗词文化;在传统节日文化探究中,了解节日背后的历史渊源、民俗风情,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学生中代代相传,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数智赋能与以文育人的融合策略

  (一)依托数智资源优化以文育人活动设计

  利用数字资源丰富语文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例如在诗词朗诵会中,借助智能配乐、背景视频生成等功能,让朗诵更具感染力;在传统节日文化探究时,通过线上调研、大数据分析民俗变迁等,让活动更具深度。

  (二)借助以文育人目标指引数智应用方向

  明确以文育人的目标,让数智技术围绕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如培养审美能力、传承文化等进行合理运用,避免技术的盲目使用,确保数智赋能真正服务于语文教学的育人本质。


  “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素养提升需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路径。数智赋能与以文育人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为语文教学打开了新的局面。通过充分发挥数智技术的优势,筑牢以文育人的文化根基,初中语文教学定能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更高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扎实语文能力和积极人文精神的新时代人才,推动初中语文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作者:田芝玲 邵阳市第六中学教师)

责编:夏 博

一审:黄爱民

二审:蒋宇

三审: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

扫码关注公众号
分享到微信
海报丨春分日,种下一片希望

海报丨春分日,种下一片希望

H5|惠民集市上货图

H5|惠民集市上货图

【图解】条条大道至远方,湖南公路今年这样建

【图解】条条大道至远方,湖南公路今年这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