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通讯员 邓宇娟
在人口老龄化持续加深的当下,老年群体生命价值被弱化、精神需求被忽视的问题日益凸显。依托在长沙市社会工作部“2025年度长沙市志愿服务和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支持与指导下,长沙仁与公益组织发展与研究中心在桥头社区天翔新新家园小区开展“时光留声馆”银龄故事项目,为应对老龄化精神困境提供了新思路。
精准调研,洞察老龄困境
该小区老年人口占比达20%-30%,调研结果令人深思:代际认知鸿沟严重,68%的年轻人将长辈的历史记忆视为“无效语言”,93%的老人存在自我认同缺失问题。同时,老年群体精神孤岛化现象突出,42%退休职工的生命史未能转化为社区文化资产,记忆断层危机迫在眉睫。不过,老年群体“三高”特征——高知识储备、高历史参与度、高情感表达需求,也让他们成为社区的隐性财富,项目实施刻不容缓且意义非凡。
理论引领,构建干预框架
项目以埃里克森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强调通过老年生命回顾实现自我整合;结合叙事治疗理论,帮助老人重构积极的人生叙事;运用社会记忆理论,将个体记忆转化为社区文化资产。从个体、家庭、社区三个层面进行精准干预,在个体层面强化自我认同,家庭层面修复关系创伤,社区层面增强文化凝聚力,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科学指引。
多元策略,挖掘生命价值
项目创新采用专业口述史方法,系统挖掘老人的生命故事并逐步形成完整叙事档案。以个体生命回顾治疗为核心环节,引导老人回溯人生历程,在自我反思与情感释放中重塑自我认同。同时,通过分层分类的服务设计深化干预效果:个案工作中,借助定制化工具包帮助老人梳理生命脉络,激活内在力量;小组工作里,“时光邮局”“青春列车”“爱的记忆” 等特色活动,为老人创造深度交流空间,促进情感共鸣;社区工作紧扣节日节点开展融合性活动,如爱眼日“守护岁月明眸,找寻光阴故事”活动,在提供眼健康服务的同时设置“光阴访谈角”采集人生故事;端午“粽香里的故事”分享会与五色绳家谱编织活动,则让代际在传统习俗中自然增进理解、拉近距离。
显著成效,彰显项目价值
项目实施后成效显著。个体层面,老人的自我认同感大幅提升,重新认识到自身价值,生活态度更加积极;家庭层面,代际对话质量显著提高,家庭关系更加和谐融洽;社区层面,各类活动的举办增强了社区凝聚力,促进了文化传承,让社区更具温度和活力。
“时光留声馆”银龄故事项目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老龄群体精神问题提供了有力实践,推动养老服务从“物质保障”向“精神全貌关怀”转型,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时光长河中,让生命故事被听见、被铭记,绽放独特光彩。
责编:夏 博
一审:黄爱民
二审:蒋宇
三审:蒋俊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