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 华声社区> 社会工作>正文

叙事治疗工作坊:让银龄故事在时光里重焕光彩

2025-07-25 14:34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   [编辑:夏 博]

  华声在线通讯员 张逍帆

  近日,在长沙市社会工作部“2025年度长沙市志愿服务和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支持与指导下,长沙仁与公益组织发展与研究中心开展“时光留声馆”银龄故事项目,一场特殊的叙事治疗工作坊温情开启,这场以“激活生命记忆”为核心的活动,通过巧妙设计的互动环节,让社区老人们从沉默的旁观者变成了故事的主角,不仅唤醒了沉睡的生命片段,更在彼此的倾听与共鸣中,悄然重建着自我认同与社区归属感。

  打破沉默:让老人从“听众席”走向“聚光灯”

  “93%的老人觉得自己的经历对下一代没用”——这组调研数据让筹备工作坊的社工们意识到,许多老人并非没有故事,而是长期处于“叙事压抑”的状态。为此,工作坊摒弃了传统座谈会的严肃模式,采用“小而精”的互动设计:每节课控制在8-10人,用老物件触发回忆,用情感共鸣拉近距离,一步步引导老人们从被动倾听转向主动开口。

  75岁的刘奶奶起初总说“这辈子没啥好说的”,直到社工递上她带来的旧相册,指着1968年她作为知青下乡的照片轻声提问:“您看这张照片里的姑娘,当时能想到后来会把二个孩子都培养成大学生吗?”这句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赵奶奶的话匣子,也让在场的老人们纷纷意识到,那些被自己淡忘的岁月里,藏着多少了不起的坚持。

  四步温情互动:在故事里看见闪闪发光的自己

  工作坊设置了四个层层递进的特色环节,让老人在沉浸式体验中重新梳理人生。

  “爱的记忆”分享会上,老人们说起父母与伴侣的故事,有人讲述父亲作为黄埔军校学员追随程潜起义的峥嵘岁月,也有人聊起自己从15岁代课老师到知青、民办教师,再到客运码头职工的人生轨迹。那些带着时代印记的经历,在倾听中变得鲜活而厚重。

  “青春列车”环节里,老人们暂时放下“长辈”身份,回到20岁的时光里。“吃苦耐劳”是修河建堤坝时的汗水,“肩扛手推”是多年撑板车跑运输的坚持,一个个关键词背后,是一代人的青春奋斗史。

  “时光邮局”中,老人们提笔给年轻时的自己写信。信纸印着年代感图案,笔尖落下的不仅是文字,更有那些“从未对人说起的遗憾”。10封完成的书信里,7封都藏着被反复涂改的句子,这些小心翼翼地痕迹,成了社工们后续跟进服务的重要线索。

  最动人的是“故事重写”环节。76岁的柳奶奶总为当年没机会读书而遗憾,在社工的引导下,她想象着“如果去了考场”的另一种人生,画下一位戴老花镜的教师:“可能现在就在社区教孩子们识字呢。”话音刚落,旁边的老人就接话:“你肯定跟带孙子一样耐心!”集体的共鸣像一束光,照亮了老人心中那个“未完成”的自己。

  从“没什么好说的”到主动分享:社区温情如何融化心防

  活动初期招募时,不少老人直言“没啥好说的”。社工们想出了“熟人带熟人”的办法,先请社区里活跃的老人体验试点,用他们的真实反馈制作“故事预告”;活动现场特意摆上老画报、老物件照片等,让老人们一进门就像“回到了过去”,紧绷的心弦慢慢放松。

  “一开始只是来凑个热闹,没想到说着说着就停不下来了。”参与活动的佘奶奶说,原来自己那些“不值一提”的经历,在别人听来这么有意义。如今,越来越多的老人开始主动说起自己的故事,茶余饭后的闲聊里,多了些“想当年”的欢笑与感慨。


  这场工作坊就像一座桥梁,一头连着老人们的生命记忆,一头系着社区的温暖联结。当故事被听见、被珍视,那些藏在岁月里的坚持与温柔,便成了社区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在时光流转中,持续散发着温暖的光。

责编:夏 博

一审:黄爱民

二审:蒋宇

三审:蒋俊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

扫码关注公众号
分享到微信
海报丨春分日,种下一片希望

海报丨春分日,种下一片希望

H5|惠民集市上货图

H5|惠民集市上货图

【图解】条条大道至远方,湖南公路今年这样建

【图解】条条大道至远方,湖南公路今年这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