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讯通讯员 陈向英
湖南湘江新区桔子洲街道社工站社工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帮助遭遇网络诈骗的老年人走出困境、重拾生活信心的成功实践案例。
困境:诈骗侵袭下的“多重危机”
郭奶奶在生活中遭遇了网络诈骗的沉重打击,陷入了多重困境之中。她已遭受较大金额的财产损失,而诈骗分子并未收手,仍在进一步索要信息,若不及时干预,她的财产将面临更大的风险。 独自面对被骗事实的郭奶奶,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一方面,财产损失的痛苦让她难以释怀;另一方面,她时刻担心会受到儿子的责备,内心充满了焦虑与自责,负面情绪不断累积。
由于害怕儿子生气,郭奶奶选择隐瞒被骗的情况,这一行为反映出她与儿子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沟通不畅问题。母子间缺乏有效的情感交流和相互理解,使得她在困境中孤立无援。 更值得关注的是,郭奶奶此前已有被骗经历,却再次陷入网络诈骗,这充分说明她的防诈骗意识较为薄弱,对网络诈骗的识别能力不足,容易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在这样的多重危机下,郭奶奶的生活陷入了困境。桔子洲街道社工站负责社工在了解到相关情况后,决定介入此案,为她提供专业的帮助。
破题: 专业施策下的“精准破解”
社工基于对案主情况的深入了解和专业判断,围绕郭奶奶的问题与需求,制定了分阶段、多维度的介入计划,展开了精准的帮扶工作。
紧急干预,守护财产安全:社工第一时间告知郭奶奶绑定支付宝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耐心劝说她坚决拒绝诈骗分子的要求,避免财产进一步受损。随后,协助她联系银行,查询账户资金情况,在发现异常交易时,及时采取冻结账户等措施,成功阻止了损失的扩大。同时,帮助郭奶奶整理被骗经过及相关证据,如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并陪同她向公安机关报案,积极协助警方开展调查工作。
心理疏导,缓解情绪压力;社工与郭奶奶进行多次面对面沟通,在沟通中,社工认真倾听她内心的感受和困扰,给予她充分的情感支持和安慰,让她感受到被理解和关心。运用专业的心理疏导技巧,引导郭奶奶正确认识被骗事件,帮助她释放自责、焦虑等负面情绪,逐步树立积极的心态。此外,鼓励她参与社区组织的老年人活动,转移注意力,丰富精神生活,让她慢慢走出阴霾。
促进沟通,改善家庭关系:为了改善郭奶奶与儿子的关系,社工首先与她的儿子取得联系,以平和、客观的方式告知其母亲的情况,着重强调郭奶奶目前的心理状态,争取他的理解和配合,避免对母亲进行指责。之后,组织母子俩进行面对面沟通,创造轻松、和谐的交流环境,引导双方表达各自的想法和感受,增进相互理解。同时,建议儿子多关心母亲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定期看望或电话联系,让母亲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普及知识,提升防骗能力:社工向郭奶奶发放防诈骗宣传资料,结合实际案例,详细讲解网络诈骗的常见形式,如虚假投资、中奖诈骗、网络购物诈骗等,让她清楚了解诈骗分子的惯用伎俩。提醒她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电话、短信和网络信息,不随意向陌生账户转账汇款,遇到可疑情况及时与家人或社区工作人员沟通。此外,通过组织社区防诈骗宣传活动,邀请专业人士讲座,进一步提高郭奶奶及社区其他老年人的防诈骗意识。
重生:困境摆脱后的“生活重启”
经过社工分阶段、系统性的专业介入与服务陪伴,郭奶奶的生活状况发生了显著的积极转变。 在财产安全方面,成功阻止了诈骗分子的进一步侵害,保障了剩余财产的安全,虽然已损失的财产未能全部追回,但有效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心理状态上,郭奶奶的负面情绪得到了有效缓解,心理压力明显减轻。她不再被自责和焦虑所困扰,能够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
家庭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郭奶奶与儿子之间建立起了有效的沟通机制,母子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家庭氛围变得温馨和谐。她敢于向儿子倾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再独自承受压力。 防诈骗意识和识别能力也有了很大提升,郭奶奶能够较好地识别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在日常生活中能保持警惕,有效避免再次被骗。
本案例是桔子洲街道社工站社工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帮助遭遇网络诈骗的老年人走出困境、重拾生活信心的成功实践。社工将继续关注像郭奶奶这样身处困境的个体和家庭,提供及时、专业的支持与服务,助力他们摆脱困境,开启新的生活篇章。
责编:夏 博
一审:黄爱民
二审:蒋宇
三审:蒋俊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