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 华声社区> 社区映象>正文

新化县美丽乡村示范建设促推乡村全面振兴

2025-07-11 16:23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   [编辑:夏 博]

  华声在线讯通讯员 奉孝学

  近年来,新化县以美丽乡村示范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通过“特色产业升级、生态保护修复、科技赋能农业、人居环境整治”等多维路径,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乡村样板。

紫鹊界梯田一角

  特色产业升级,激活乡村经济新动能。紫鹊界梯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引入企业公益认养机制,开启梯田经济创新模式。由湖南新康建设集团联合农户打造“梯田元宇宙”VR体验及研学项目,形成“企业认养+农户管护+旅游收益”的可持续模式。延伸产业链,开发贡米精深加工产品(如即食米粉、酵素饮料),并规划建设田园综合体,融合民宿、文创、研学等业态。梯田生态价值突出,每公顷年涵养水源3000立方米,水土保持能力是普通坡地的6倍。小水果产业带动农旅融合。桑梓镇规模化种植杨梅、黄桃、草莓等特色水果,打造“四季采摘游”,形成“种植+采摘+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盘活闲置土地4000余亩,争取财政资金1200余万元,发展果脯、果酒、果酱等深加工产品,提升附加值,吸引新化、冷水江等地游客,推动水果产业提质升级。农产品加工促进就业。枫林街道大水坪村引进湖南湘妹心宝食品公司,发展坛子菜、糍粑加工,2025年集体经济收入达62万元(较2021年增长9倍),解决130余名村民就业,其中“陪读妈妈”月收入达4000元。

桑梓镇杨梅基地

  生态保护与绿色保护协同发展。水车镇积极开展紫鹊界梯田生态修复,应用物联网监测土壤墒情,无人机巡检优化灌溉,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生态防护体系。推广模块化水利设施、生态护坡技术,提升梯田抗灾能力。桑梓镇严格落实绿色农业标准,推行“绿色种植标准”,禁止高毒农药,推广生物防治、有机肥使用,确保水果生态品质。开展果园周边环境整治,实施退耕还林、垃圾分类,实现“种果护绿”双赢。天门乡举办“护生日”活动,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放归白面鹰、鼬獾等野生动物,投放鱼苗10万尾,建立野生动物救助站。

  人居环境提升,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优化基础设施,枫林街道大水坪村投入1380万元修建水利设施10处、村组道路15公里,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公路养护中心完成22.69公里“美丽公路”示范创建,增设标志牌、修复护栏、绿化美化,提升交通环境。村民共治模式,田坪镇联盟村推行“六自”模式(“自组织、自规划、自筹资、自建设、自宣传、自维护”),村民投工2778个,乡友捐资113.8万元,建成10个“五好”和美屋场。枫林街道大水坪村拆除“空心房”52栋,改厕106户,建立“片长—组长—邻长”调解机制,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田坪镇联盟村2024年建成的和美屋场

  科技赋能与文化传承。 智慧农业应用。紫鹊界梯田引入VR技术复原古灌溉系统,开发线上农事课程,吸引年轻人参与农耕文化体验。湘潭大学团队在游家镇建丰村运用无人机测绘技术,为蔬菜基地选址、水渠修缮提供精准数据支持。传统村落保护。奉家镇启动传统村落保护及乡村振兴提升项目,修缮古村落,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无人机测绘水渠一成果图

  新化县美丽乡村示范建设始终坚持生态优先,产业融合,村民共治,科技赋能,采取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创,各部门齐抓共管,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联创新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时至今日,全县已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2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4个,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50个。新化县示范引领促推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为山区县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新化样本,展现了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全面振兴的协同发展新路径。

责编:夏 博

一审:黄爱民

二审:蒋宇

三审:蒋俊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

扫码关注公众号
分享到微信
海报丨春分日,种下一片希望

海报丨春分日,种下一片希望

H5|惠民集市上货图

H5|惠民集市上货图

【图解】条条大道至远方,湖南公路今年这样建

【图解】条条大道至远方,湖南公路今年这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