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7月2日讯(通讯员 凌兴 曾莹)近日,湖南湘江新区洋湖街道民政社工站成功帮助一位长期受抑郁症困扰的女青年黄女士(化名)走出自我封闭,重建社会功能,重拾生活信心。社工运用专业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为其提供了系统、深入的个案服务,成效显著。
困局:多重压力下的“心门紧锁”
27岁的黄女士长期被抑郁症困扰,曾因自行停药导致病情反复,出现情绪失控、摔砸物品、与家人关系高度紧张等问题。她长期自我封闭,几乎足不出户,社交圈狭窄,社会功能严重退化。社工深入评估发现,黄女士的困境根源复杂:幼年丧父,成长过程中长期缺乏足够的父母关爱与情感支持;学业压力与家庭沟通障碍叠加,使负面情绪不断累积,最终导致心理危机爆发。2024年8月,在黄女士母亲深感无助的求助下,洋湖街道社工站正式介入。
破局:专业理论指引下的系统帮扶
社工站基于心理社会治疗理论、家庭系统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为黄女士量身定制了分阶段、多维度的介入计划。心理疏导与治疗支持:社工通过规律性的面谈(每月2次),为黄女士提供安全的情感宣泄与支持空间,有效缓解其强烈的孤独感和无助感。通过耐心陪伴和专业引导,成功消除了她对专业心理治疗的强烈抵触,最终协助她接受并完成了住院治疗,并建立起遵医嘱规律服药的意识与习惯;修复家庭关系纽带:针对紧张的家庭氛围,社工组织了多次家庭会谈。运用专业技巧,帮助家庭成员(尤其是母亲和继父)澄清彼此诉求,理解黄女士异常行为背后的深层心理痛苦和需求。引导家庭成员学习良性沟通模式,改善互动方式,重建彼此间的理解与支持;重建社会连接与功能:社工积极链接就业资源,精准匹配黄女士的财务工作背景,为其筛选并推送相关岗位信息,鼓励并陪伴其参加招聘会。同时,协助黄女士逐步激活沉寂的社交网络,鼓励她通过微信等方式与亲友恢复联系,逐步拓展社交圈层,为回归社会打下基础。
新生:从“危机边缘”到“自主前行”
经过3个阶段、累计10余次的专业介入与服务陪伴,黄女士的生活发生了积极转变。黄女士情绪显著稳定,极端情绪和行为(如摔东西)消失,整体情绪状态趋于平稳可控。家庭关系回暖,黄女士与父母(尤其是母亲和继父)的关系明显改善,家庭内部建立起更有效的良性沟通机制。社会功能复苏,黄女士从被动封闭转向主动关注就业市场,积极寻求财务岗位并表达提升专业能力的意愿。成功激活社交网络,恢复与亲友的联系。成功融入社会,最令人欣喜的是,黄女士目前已成功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标志着其社会功能得到有效恢复,具备了独立生活与工作的能力,踏上了自主前行的新生活道路。
本案例是洋湖街道民政社工站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精准服务困境人群、有效助力精神心理健康、促进社区和谐稳定的生动实践。社工站将持续关注辖区居民的心理社会需求,提供专业支持,为更多身处困境的个体和家庭点亮希望之光。
责编:夏 博
一审:黄爱民
二审:蒋宇
三审:蒋宇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