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通讯员 姜天依 罗昶 黄宇胜 肖凌芳
长沙医学院的左玲老师在护理教育领域是一位敢为人先的改革者。她始终以“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为目标,不断探索教育创新,推动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和评价方式的变革,为护理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学习效果
面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左玲老师大胆尝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她主持的湖南省教改课题《“抖音”在构建<外科护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应用探索与研究》,将短视频、直播互动和在线测试等新媒体手段融入教学,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例如,在讲解“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时,她通过抖音平台发布手术视频和操作要点,让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她组织小组讨论和实操演练,巩固知识;课后,她通过在线测试和答疑,及时反馈学习效果。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一名学生说:“混合式教学让学习更灵活、更有趣,我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
开发课程思政体系,落实立德树人
左玲老师深知,护理教育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人文素养。她主持的湖南省教改课题《护理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研究》,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形成了“课程思政五步法”,即“挖掘思政元素、设计教学案例、组织课堂讨论、开展实践活动、进行评价反馈”。
在《外科护理学》的教学中,她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志愿服务等方式,将职业精神、人文关怀和法律意识等德育元素贯穿始终。例如,在讲解“医患沟通”章节时,她设计了一个“医患矛盾处理”的情景模拟,让学生分组扮演护士、医生和患者家属,通过模拟演练,深刻体会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和技巧。一名学生说:“通过这次模拟,我不仅学会了如何与患者沟通,更明白了作为一名护士的责任和使命。”
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增强职业能力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左玲老师通过与医院合作,建立了“临床-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她组织学生到医院进行临床实习,到社区开展健康宣教和护理服务,让他们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升技能。
她还引入了虚拟仿真技术,开发了“外科护理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手术操作和急救演练。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降低了实习风险。一名参与虚拟仿真实验的学生说:“通过虚拟仿真,我们可以反复练习操作,直到熟练掌握。”
创新评价方式,促进全面发展
左玲老师改变了以考试为主的传统评价方式,建立了“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增值性评价”的多元评价体系。她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和团队协作等维度,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潜力。
左玲老师以创新为驱动,以改革为引领,为护理教育的发展探索了新路径。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者应是改革者”的理念,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责编:夏 博
一审:黄爱民
二审:蒋宇
三审: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