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9月8日讯(通讯员 肖咏琪 刘斐 肖凌芳)在健康中国发展战略指引下,中医药的发展方向必然是“传承与创新”并举。长沙医学院中医学院李芳院长探索“中医思维引领、实践技能抓手、人工智能赋能” 的中医药融合发展新思路,成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路径,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注入全新活力。
以中医思维为魂,守正传承千年智慧
中医思维是中医药学的核心与灵魂,其“整体观念”“辩证论治”“天人合一”等理念,历经数千年临床实践检验,是中医药解决复杂健康问题的关键。近年来,李芳院长始终强调以中医思维为引领,在人才培养、临床诊疗、科研创新中深耕传统理论,通过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经典古籍研读、流派学术交流等方式,让中医思维在当代焕发生机。此举不仅筑牢了中医药传承的根基,更确保了中医药在创新发展中 “不离其宗”,始终保持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优势。
以实践技能为要,夯实临床服务根基
实践是中医药的生命力所在,扎实的实践技能是中医服务患者的核心抓手。无论是望闻问切的精准运用,还是针灸推拿、中药炮制的熟练掌握,都需要长期的临床积累与反复打磨。当前,李芳院长推进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规范化培训、建设中医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开展师带徒临床跟诊等举措,着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鼓励中医药服务贴近基层、走进社区,在预防保健、慢性病管理等领域发挥独特作用,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中医药 “简、便、验、廉”的优势,以实践成效赢得社会认可。
以人工智能为翼,赋能中医药创新发展
在数字化浪潮下,人工智能正成为中医药创新发展的重要助力。依托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人工智能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通过分析海量古籍文献与临床案例,辅助挖掘中医辩证规律、优化处方配伍;借助智能诊断系统,为基层中医师提供辩证参考,提升诊疗效率;利用AI技术实现中药质量的智能检测与溯源,保障用药安全;在教学领域,李芳院长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为中医教学提供沉浸式实践场景,加速人才培养进程。人工智能与中医教育的融合,既打破了传统模式下的效率瓶颈,又为中医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路径,让古老的中医药在现代科技的赋能下更具活力。
中医思维引领方向,实践技能筑牢根基,人工智能拓展边界。三者的深度融合,正推动中医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守护人民健康、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贡献着独特力量。未来,随着三者协同效应的进一步释放,中医药必将在健康中国建设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责编:夏 博
一审:黄爱民
二审:蒋宇
三审: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