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 华声社区> 社区健康>正文

长沙医学院创新构建“1+2+3+3”体医融合教学模式助推医学人才从“治已病”转向“治未病”

2025-09-08 17:02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   [编辑:夏 博]

  华声在线通讯员 宋子玉 袁丹 杨芳艳 王序九 唐利花 彭泽胄

  在“健康中国”与“全民健身”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国民健康理念正从“被动医疗”向“主动健康”转变。面对肥胖率上涨、慢性病低龄化及运动干预缺失等现实问题,高校体育教学如何真正融入医学教育体系,成为一项重要课题。长沙医学院自2012年起,聚焦“体医融合”教学改革,于2020年创新构建并实施“1+2+3+3”体医融合教学模式,着力培养既懂医学又通体育的复合型健康人才。

  该模式以“一个课程体系、两种教学方法、三维育人载体、三项运行机制”为核心,打破了“体”“医”壁垒,推动体育教学由单纯的运动技能传授,迈向健康行为习惯的培养。

  “1+3+N”课程体系:打通体医知识壁垒

  长沙医学院依托运动康复、临床医学、中医学等学科资源,构建了“1+3+N”体医融合课程群,包括1门《大学体育》必修课、3门专业选修课和N门公共选修课。课程突出“主动健康”理念,将运动干预、疾病预防、康复护理等医学内容有机嵌入体育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运动是良医”的认知体系。

  “双向耦合”教学法:重组体医知识与技能

  一方面,学校将中医经络理论、四时养生、功能动作筛查等医学知识融入体育课堂,提升锻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强化运动处方的临床实践,为体弱、伤病学生开设“体育保健班”,实施个性化运动指导,并在相关课程中引入真实临床案例和志愿服务,实现“医学嵌入体育,体育对接临床”的双向贯通。

  “三维协同”育人载体:知识-行为-价值全线贯通

  学校通过课程教学夯实健康知识,依托田径运动会、“新生杯”球类比赛、传统养生功法大赛等营造锻炼氛围,发展15支校运动队和11个体育社团,培养一批“学生体育领袖”,发挥榜样带动作用。同时,搭建校-医-社协同服务平台,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健康宣教、赛事医疗志愿、康复服务等活动,在实践中深化对“健康中国”使命的理解。

  “三元驱动”机制保障:顶层设计-学科-治理协同发力

  教学改革始终坚持价值引领,将“主动健康”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依托运动康复学科,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和体育健康创新创业中心;在学校支持下,多部门协同推进,教务处、体育健康学院、学工处、团委、附属医院等共同参与,形成了良好的体医融合教学生态。

  历经12年探索,该模式累计受益学生超5万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显著提升,85%以上学生养成良好运动习惯,40.3%保持中高强度锻炼;在省级以上学科与体育竞赛中获奖超过1200人次,社会服务活动百余场,一批批具备“体医融合”素养的学生走向社会,成为“主动健康”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这一模式为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长医经验”,也为“健康中国”战略落地贡献了高校智慧。

责编:夏 博

一审:黄爱民

二审:蒋宇

三审: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

扫码关注公众号
分享到微信
海报丨春分日,种下一片希望

海报丨春分日,种下一片希望

H5|惠民集市上货图

H5|惠民集市上货图

【图解】条条大道至远方,湖南公路今年这样建

【图解】条条大道至远方,湖南公路今年这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