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9月4日讯(通讯员 陈浩宇 陈雯杰 聂雨桐)暑期的热浪尚未褪去,教育人追逐专业成长的热忱却愈发浓烈。9月3日,衡阳市初中骨干教师国培活动火热开展,骨干教师们齐聚在船山实验中学党建活动室,以“听(观)课”为纽带,在不同课堂的智慧碰撞中,探寻语文教学的深度与温度,为新学期的教育教学蓄力赋能。
课堂直击:多元课例,绽放教学活力
船山实验中学党委书记彭云键带来“微讲座”
国培课堂上,一节节精彩课例如“宝藏坐标”,串联起语文教学的多元探索:
梅溪湖周南中学的徐雪华老师在《卖油翁》教学课堂中,以“情境任务”为锚点,从“原音观色・填词”到“摹形绘态・品词”,再到“详研文本・觅意”,层层递进带学员品味文言文字里的韵味与逻辑。
梅溪湖周南中学徐雪华老师的教学课堂
长郡雨花外国语学校的罗超群老师在《藤野先生》教学中,引导学员从“那时的我”(文中视角)与“现在的我”(当下解读视角)双重视角剖析人物,让经典阅读跳出“单向理解”,充满思辨张力。
理念系统落地:专题讲座,让“教—学—评”可操作
来自长郡雨花外国语学校的余艳老师带来《“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的教学设计策略研究》专题讲座。余艳老师清晰拆解“教学目标如何从课标→单元→课时层层落地”,从“教材分析”“学情研判”到“课时目标设计”,为课堂设计筑牢逻辑根基,让“教、学、评”不再是抽象理念,而是可操作的教学路径。
教学智慧:在观察与研讨中生长
听课记录册上,密密麻麻的字迹是思考的痕迹:骨干教师们既关注教师的“教”——教学环节如何层层推进?教学方法怎样创新更有效?又聚焦学生的“学”——课堂互动是否真正唤醒思维?语文核心素养是否在课堂中落地?
课后研讨时,大家更是敞开心扉:有人反思“警惕教学‘虚假化’‘娱乐化’误区,不能为了形式丢了文本根本”;有人分享“‘双重视角读经典’的方法,能让学生既走进文本,又跳出文本看价值”;还有人感慨“‘教—学—评’一体化,核心是让‘教’更精准,‘学’更主动,‘评’更具引导力”……
思维的碰撞中,“好课堂”的模样愈发清晰:既要有吸引学生的“趣”,更要有滋养思维的“深”;既要扎根教材文本,又要链接生活与成长。
成长向光:以国培为舟,赴教育山海
国培,是一场“修行”,更是一次“赋能”。骨干教师们带着对教育的敬畏与热爱,在听课中汲取同行的智慧,在交流中碰撞自己的思考。每一次笔尖的滑动,每一次观点的交锋,都在为“打造更优质的初中语文课堂”积蓄力量。
正如培训中传递的信念: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生命的唤醒。相信这群骨干教师会把国培的收获带向各自的讲台,让更多学生在语文课堂里,遇见文字之美、思考之乐,遇见更有温度的教育风景。
责编:夏 博
一审:黄爱民
二审:蒋宇
三审: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