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通讯员 李花艳
七甲乡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最偏远的东部山区,山路蜿蜒曲折。伴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农村务农收入普遍偏低,许多年轻父母选择外出务工,孩子变成留守儿童。这里的年轻人也一样在广东、福建等地的工厂打工谋生,一年到头难得回一次家。这里的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像散落在山坳里的星星,渴望被看见、被照亮。平日跟着年迈的祖辈生活,父母只有电话里的“注意身体”是他们最常听到的叮嘱。
2025年6月底,在湖南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资助与指导下,“福泽潇湘,银都护苗”关爱留守儿童综合发展项目顺利开启。本次活动在永兴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油麻镇油麻村、悦来镇雅鹊村、便江街道塘门村、湘阴渡街道高矿社区、柏林镇柏林社区开展,未保中心的孩子有20个,全部来自永兴县东部山区的三个乡镇(大布江乡、龙形市乡、七甲乡),这20个孩子中,有5名留守儿童:15名困境儿童,有的因家庭变故跟着残疾的亲人相依为命,有的因家境困难从没走出过山区,他们的书包里很少有崭新的文具,眼神里总藏着与年龄不符的拘谨。7月10日至8月23日,这场为孩子们量身打造的夏令营,在永兴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二楼正式开启,成为了孩子们45天的“第二个家”。
我作为郴州市启辰恒福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七甲乡民政社工站社工受单位安排全程参与了在未保中心站点的 “福泽潇湘,银都护苗” 项目执行。在45个日夜陪伴孩子们的这段时光里,我的内心被无数感动、心痛与成长填满——
还记得第一次穿上夏令营营服的孩子们,眼里闪烁的好奇与期待,成了我们民政社工心中最亮的光。参与“福泽潇湘,银都护苗”项目的日夜,我们不仅是服务的提供者,更是孩子们成长的见证者,这份经历带来的感动与收获,深深刻进了职业记忆。
在陪伴中,我看见了“被需要”的价值
从7月11日开营第一天起,我的生活就和孩子们紧紧绑在了一起。每天清晨七点,我就会和同事分头去孩子们宿舍叫醒他们,帮年龄小的孩子整理衣角、梳好头发,检查有没有谁身体不舒服--有个叫小雨的困境儿童,因为肠胃不好,每天早上叮嘱他先喝杯温水,再监督他吃完早餐。等孩子们洗漱完毕,七点半的晨练时间就到了,我会带着他们做简单的拉伸,为白天的活动热身。
山区的孩子大多内敛,起初面对课业辅导时会怯生生地低下头,做科学小实验时不敢伸手触碰器材。但当我蹲下身,用他们熟悉的方言讲解题目,手把手教他们操作“会跳舞的瓶盖”实验时,他们的眼睛渐渐亮了——原来知识可以这么有趣,原来陌生人也能像家人一样耐心。
小永在“少年中国说”舞蹈课上总跟不上节奏,课间偷偷抹眼泪。我们没有催促,而是陪他一遍遍地练分解动作,告诉他“进步比完美更重要”。后来他在结营表演时站在第一排,虽然动作还有些生涩,却笑得格外用力。我看到他的坚持与毅力,也看到他在艺术熏陶中逐渐提升的自信与气质。那一刻我明白,社工的价值从不是“完成任务”,而是用真诚的陪伴,帮孩子们打破自卑的外壳,让他们敢表达、敢尝试。
在红色教育中,我与孩子共筑“信念感”
期间,我们带孩子们走出课堂,去红色大将故居研学,亲身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小睿问“这些爷爷为什么要打仗?”我们没有讲空泛的道理,而是指着故居里的旧棉袄、煤油灯,告诉他们“正是这些先辈的牺牲,才有了现在的零食和电影院”。当孩子们在电影院看完《南京照相馆》,沉默地攥紧拳头,再到福利彩票手工课上认真写下“想让爷爷过上好日子”的愿望时,我忽然懂了:红色文化不是课本里的文字,而是能让孩子们读懂“珍惜”与“责任”的钥匙。
这份感悟也反哺着我——作为民政社工,我守护的不只是孩子的当下,更是他们心中对未来的信念。就像孩子们在歌唱祖国时跑调却洪亮的声音,那份纯粹的热爱,让我们更坚定了“护苗”的意义。
在细节里,我触摸到“成长的温度”
项目里的每个细节,都藏着孩子们悄悄长大的痕迹:安全教育课上,小明从“不知道灭火器怎么用”到能熟练演示逃生姿势;亲子小组活动中,小明和父亲话少,第一次主动给妈妈捶背;去敬老院参观时,有孩子把自己做的手工花送给老人,奶声奶气地说“奶奶你笑起来真好看”……这些瞬间让我们明白,心理疏导不必刻意“上课”,课间分零食时提醒“给旁边同学留一块”,书法课上夸一句“这笔字有力量”,都是在帮他们学会共情与分享。
8月22日的文艺汇演上,当《少年中国说》的音乐响起,看着孩子们整齐有力的动作,听着《歌唱祖国》的合唱在礼堂里回荡,我忽然想起开营时他们怯生生模样——不过44天,他们就已经能自信站在舞台上。结营晚上,小桐主动抱了抱我,把亲手画的舞蹈小人送给我,拉着我的手说道:“明年还能教我们跳舞吗?”那一刻,这些天里的早起、熬夜、操心,都化作了满满的温暖与成就感。而对我来说,这些细节也是最好的“课堂”。我学会了用更细腻的视角观察孩子——一个皱眉可能是焦虑,一次走神或许是想家,这些发现让我们的服务更精准,也让职业能力在实践中悄然提升。
项目教会我:守护孩子,也是我的“再成长”
有人说社工是“付出者”,但在这个项目里,我收获的远比付出的多。孩子们的笑容教会我“简单的快乐最珍贵”,他们面对困难时的韧性让我更敬畏“生命力”,而红色文化的浸润,则让我对“民政为民”的初心有了更深的理解。
通过这次夏令营活动,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变化。他们变得更加开朗、自信,学会了团结协作。也让我更清晰地看到:课业辅导是帮他们打下成长的基石,兴趣培养是给他们插上自信的翅膀,心理疏导是为他们筑牢心灵的铠甲,安全防护是为他们撑起成长的屏障。而我们民政社工,就是那个牵着他们的手,陪他们走过这段旅程的人。
这大概就是项目给我最好的礼物——我们守护了孩子的夏天,而他们,温暖了我的职业人生。这份双向的成长,便是“福泽潇湘,银都护苗”最动人的注脚。
责编:夏 博
一审:黄爱民
二审:蒋宇
三审: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