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8月19日讯(通讯员 雍星)“以前骑车过弯道提心吊胆,现在这些发光柱子像哨兵似的守着,雨雾天也不怕撞沟里!”8月17日,站在新安装的反光警示柱旁,长沙市望城区彩陶源村长坡组村民廖文奇点赞道。这条被村民称为“荧光防线”的平安路,正是村党总支推行“三长共治”机制的有力见证。
 
 
党建赋能:从“救火队”到“防火墙”
“把安全设施装到位,就是最实在的党建成果。”村书记蔡其算过两笔账——经济账:每根警示柱成本60元,较传统金属护栏节约近90%经费。安全账:警示柱启用后,村道交通事故数同比直降90%,安全台账上的红字预警终于清零。同步展开的还有动态防控——通过"三长"日常巡查新排查出8处风险点,已纳入二期工程清单;村党总支组织党员志愿者开设"路口微课堂",用侧翻农用车真实案例警示邻里,让交规知识蹲到田间地头。
 
 
“三长”认领:党员组长包片攻坚
在村党总支统筹下,今年5月启动的道路安全提升工程被纳入“为民办实事”清单。480根警示柱覆盖16处险弯陡坡路段,安装任务按区域划分为8个“责任田”:片区长牵头:7名村干部担任片区长,负责协调物资运输、技术指导。组长包干:10位村民小组长带队测量点位,确保间距≤1.2米科学布设。邻长示范:4名邻长率先认领50米示范段安装,带动村民投工投劳奋斗在安装现场。邻长欧阳广带着工具包蹲在村道边缘打桩:“我们村多水多桥,路旁邻水的地方较多,安装上这些警示柱,能很大程度上减少一些事故的发生!”
 
 
长效守护:党群共护“荧光防线”
在安装完成的警示柱旁,一张印有责任党员姓名和电话的“荧光守护卡”牢牢固定在立柱上,成为村民随时反馈的“直通车”。这套由村党总支设计的“三长共护”机制,将设施管护深度融入基层治理日常:每季度组织邻长检测反光膜完整度,每场暴雨后由组长上报桩体稳固情况,维修资金列入村级日常预算,保障长效投入。
随着最后一批警示柱在铜官窑遗址公园路段落地,党总支书记蔡其的笔记本添了新计划:“接下来要在柱体绘制彩陶纹样,让安全防线成为文旅风景线。”暮色渐沉,480道红白相间光带沿山势蜿蜒亮起,犹如为千年文化古村系上一条守护平安的“荧光绸带”。
责编:夏 博
一审:黄爱民
二审:蒋宇
三审: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