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通讯员 谢婷
岳麓山下,书香氤氲。学堂坡社区坐落于湖南湘江新区桔子洲街道北边,毗邻多所高校,浸润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在这里,社区治理者以书香为底色,以温情为笔墨,深入开展“三个一”小区管理行动。即清理一处卫生死角,唤醒沉睡的公共空间;整治一处乱堆乱放,畅通居民生活通道;美化一片公共区域,绘就文化新图景。通过“清理一个,带动一片、整治一处,规范一片、美化一点,提升一片”的渐进式治理,让整洁的街巷、清爽的楼道、宜居的环境,成为社区新常态,真正实现了“书香学堂”由外在颜值到内在品质的全面提升。
集中攻坚“一死角”,释放发展空间
每周四上午,社区的“清扫日”活动准时开展。片组邻“三长”、共建单位、社会组织、自治管理委员会、580(我帮您)志愿者服务队等多方力量手持清洁工具,重点对小区内积存的废弃杂物堆放点、容易被忽视的背街小巷、校园周边老旧街区等三大卫生顽疾展开集中攻坚。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推动社区环境整体提升。
7月24日,社区共建单位湖南湘江新区党政综合部机关第四党支部,深入辖区“红色之家”和学堂坡小区11-15栋,展开了一场热火朝天的清洁行动。志愿者们有的挥舞竹耙清扫落叶,有的手握铁铲清运垃圾,还有的推着小车来回搬运。大家分工合作、齐心协力,不一会儿就把“沉睡”在楼栋间的枯枝落叶彻底清除干净。
社区共建单位参与周四“卫生大扫除”
经过集中清理,昔日脏乱的卫生死角焕发新颜。小区恢复了新“颜值”,也点燃了居民共建美好家园的热情。许多路过的居民纷纷点赞,表示要加入下一期的清洁行动,共同维护这来之不易的治理成果。
重点整治“一乱象”,畅通安全通道
社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分片区全面开展堆物整治行动。通过日常巡查和入户走访,重点对楼道、公共区域乱堆乱放现象进行清理整顿,规范物品摆放,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消防通道畅通无阻。
在学堂坡小区10栋六楼隔层里,堆满了居民珍藏多年的“老宝贝”,褪色的老式门窗、斑驳的玻璃、风化泛黄的砖块……厚重的灰尘无声地诉说着岁月的痕迹。整治现场,物业人员架起梯子,小心翼翼地将这些陈年杂物逐一清出;小区保洁和志愿者们排成长队,在楼道里上演了一场高效的“接力搬运”。短短半小时,隔层里的“老宝贝”便被清理一空,原本逼仄的空间终于重见天日。
志愿者在楼道进行“接力搬运”
社区将楼道乱推乱放整治与当前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防控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开展“四清”专项行动:清绿化带杂草、清排水沟渠淤积、清垃圾堆放点、清各类积水容器,对下水道投放灭蚊剂,对公共区域进行消杀,铲除蚊虫孳生“温床”。“治乱象”与“防疫情”双管齐下的做法,既畅通了楼道的“生命通道”,又筑牢了社区“健康防线”,让居民真切感受到环境整治带来的双重获得感。
志愿者清理背街巷子垃圾
精心打造“一景观”,厚植书香底色
社区以建设“美丽楼道”为基础,以开展“微改造”为抓手,以打造一片绿化、一面文化墙、一处景观小品为重点,对小区广场、花园、楼道等进行改造,提升居民生活环境品质。
居民积极参与,成立了楼道自治小组,用巧手装扮共同的家园,雪白的墙面变身艺术长廊,与居民创作的书画、剪纸作品在楼道间相映成趣,转角处的廉政文化墙生机勃勃……这些由居民亲手打造的文化空间,让冰冷的楼道焕发出温暖的生命力,成为小区治理的“温情密码”。
茶山村小区文化墙
不仅如此,针对占道经营、流动摊贩、生活垃圾、车辆乱停等“肠梗阻”问题,社区以“逢四议事”机制为载体,在每月4日、14日、24日进行点对点商事议事,联动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知识产权局等37家共建单位力量,链接四级人大代表资源,先后解决了爱民路井盖扰民、师大附小人车分流等民生难题,让小区管理常态化、治理长效化。
学堂坡社区将每周四“卫生大扫除”作为常态化治理的重要抓手,目前已开展366期。这不仅是深化“周末看城管”的生动实践,更是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理念的生动注脚。近年来,学堂坡社区在桔子洲街道办事处、党工委的精心指导下,创新推出“三个一”小区管理机制,通过“线上+线下”双联动模式,引导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线上依托人大“随手拍”平台、线下设置人民建议征集点,借助手持喇叭、云广播传递治理之声,让居民真正成为社区管理的“主人翁”和“设计师”。
责编:夏 博
一审:黄爱民
二审:蒋宇
三审: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