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8月12日讯(通讯员 银芳 杨向荣)今年2月以来,在长沙、宁乡两级民政局指导下,宁乡市横市镇社工站由长沙市天心区合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运营,以“爱心宁乡”帮扶工程为抓手,聚焦辖区困境儿童关爱保护,以“五社联动”探索“家-校-社”协同服务模式,为孩子们筑牢成长防线。
锚定需求:摸清底数,找准服务“切入点”
横市镇位于宁乡市中北部,辖11个村、1个社区,总人口5.7万人。驻站社工通过前期摸底,精准掌握辖区困境儿童146名,其中留守儿童16名、孤儿3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1名、其他困境儿童106名。结合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分析,这些孩子多因家庭结构不完整导致心理缺失,存在社交意愿弱、社会支持不足、家庭教育环境薄弱等问题。
基于需求与三方协议,横市社工站明确以儿童关爱保护为重点领域,主动联动家庭、学校、社区,从多维度掌握孩子发展状况,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缓解其生活学习压力,助力他们提升面对问题的勇气与能力。
党建引领:激活本土力量,筑牢服务“主阵地”
在宁乡市民政局指导下,横市社工站将本地云山书院红色文化基地设为基层社工站培训基地,深挖村社骨干、志愿组织等本土力量,聚焦困境儿童心理品质培养。
通过开展认知提升、表达训练、心理疏导等赋能活动,让孩子们在互动中体会社交与分享的乐趣,帮助他们发现自身优势、敢于主动表达。红色文化的浸润与本土力量的参与,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注入了“在地化”活力。例如,3月21日结合学雷锋日开展“党群合力 清淤净滩”活动,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也通过党群协作凝聚服务合力,为儿童关爱工作营造了和谐社会氛围。
五社联动:专业服务落地,织密协同“网络”
依托“五社联动”机制,横市社工站整合家庭、学校、社会资源,畅通多方协作渠道:
政策宣传与氛围营造:印制通俗易懂的宣传手册,利用村(社区)农家书屋、儿童之家等场所,邀请专业人员开展儿童政策宣讲、安全防范教育等活动,既提升困境儿童依法维权意识,也引导大众客观认知困境儿童及家庭,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保护氛围;
主题活动赋能成长:围绕儿童领域核心需求,联合村社区开展形式新颖的小组及志愿服务活动,如“社交充电站”小组活动帮助提升交往能力,“童梦飞扬 欢乐六一”“小小梦想家 大大责任感”等活动强化自信与责任意识,“走读红色故居 探寻炭河文化”活动厚植本土文化认同,助力打造家庭友好型社区;
个案精准帮扶:为3名孤儿、21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建立“一人一档”,通过专业介入协助孩子树立积极人生观、价值观,改善学习兴趣、自我接纳、家庭关系等方面的不良现状,让他们在被尊重、理解、接纳中实现正向改变。
资源链接:精准对接需求,撑起保障“保护伞”
在各级党委政府、爱心单位及爱心人士的支持下,横市社工站主动链接社会慈善资源,为困境儿童及家庭送去食用油、家具、文具用品、零食等物资,安排志愿者提供送货上门、安装、卫生清理等服务,有效改善了部分家庭生活条件差、学习资源匮乏的问题。
半年以来,累计链接爱心资源折合人民币9169元,宁乡市民政局、宁乡市慈善会、横市镇人民政府多方联动,精准满足困境儿童多元需求,切实保障其生存权与发展权。
队伍建强:完善志愿机制,凝聚服务“向心力”
为壮大服务力量,横市社工站通过线上招募、发放宣传折页、活动现场报名等方式吸引村居民参与志愿服务,建立健全志愿者档案管理机制——组织填写《志愿者登记表》,根据服务意向、时间、兴趣爱好定向开展培训指导;以“积分兑换礼品/服务”形式回馈志愿者,每年年底表彰优秀志愿者。
目前,以“爱心妈妈”为核心的志愿服务团队已有注册志愿者251人,有效记录服务时长695.72小时,形成了“招募-管理-培训-激励”的完整闭环。
从“不敢说话”到“大胆表达”,从“不愿沟通”到“踊跃发言”,从“自卑自弃”到“充满信心”……2025年的服务实践中,横市社工站通过与乡村学校密切合作,推动困境儿童与师生加强交流,让孩子们在心理与精神层面实现了显著改善。如今,这些孩子如向日葵般向阳而生,而横市社工站也将持续以专业服务为笔,在困境儿童关爱保护的画卷上,继续书写温暖篇章。
责编:夏 博
一审:黄爱民
二审:蒋宇
三审: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