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通讯员 赵卫和
“又是一种新的人生体验!每一趟旅程都会有难忘的风景,稚嫩的面孔,纯澈的眼神,可爱的你们是我这趟旅程的同行者、见证者!”
这是2021年9月,双峰县丰茂学校的骨干教师贺小燕在微信朋友圈发的一条说说,那时她带着家人的牵挂、朋友的祝福,正式启程为期两年的支教生活,回到她童年学习的起点——双峰县花门镇最偏远的樟木学校,她的母校。此行,她不仅带着对教育的热情,更怀揣着对母校和当地留守儿童的深情。
关爱留守儿童,家访传递温情
支教期间,樟木学校安排贺小燕教四年级的语文、数学、思品、音乐等课程,并担任班主任。她深知这所乡村学校留守儿童众多,便利用课余时间和周末,不辞辛劳地开展深度家访。她走遍了班上每一位学生的家,尤其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心理状态和学习困难。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她不仅全面掌握了学生情况,更把温暖和关怀送到了孩子们的心坎上,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疏导他们的情绪,成为他们信赖的“老师妈妈”。班里的赵弥、匡紫琼等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性格孤僻不爱说话,成绩总在及格线徘徊。贺小燕每天午休时都会单独给他们补课,用家乡话讲题拉近距离,还买来零食、玩具等奖品鼓励他们,为其建立了"成长档案",记录他们的点滴进步。她给远方的家长发去孩子的笑脸视频,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传达给家长(或监护人),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努力构建教师、学校、家庭(监护人)三方合力,因材施教,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汇聚爱心资源,改善学习生活
再次抵达母校樟木学校,贺小燕发现学校教学配套设施较为落后。孩子们课余生活相对单调、阅读资源匮乏等情况后,她立即行动起来。她通过爱心公益求援,为学校置办了价值一万多元的课外读物、文具用品、教辅资料等,极大丰富了孩子们的阅读世界和精神生活。之后又联系同学和校友,发起“感恩母校”爱心捐赠活动,共筹集约四万余元。在她的努力下,室内外乒乓球台、各类体育器材、水塔、热水器、电暖桌、风扇、音响设备、教室窗帘、教师领操服等陆续到校。这些物资的到位,不仅改善了全校师生的办公和教学条件,也让留守儿童在校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温暖舒适。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打造多彩课堂,点亮童心梦想
樟木学校规模小,缺乏专业的音体美科教师。为了让山沟沟里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多元的教育,贺小燕积极组织开展“爱心支教接力”活动。她定期从外地外校邀请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专业教师来校进行爱心支教,为孩子们带来了专业的美术启蒙、科技探索、音乐熏陶和体育技能训练等趣味课程,点亮了他们对知识和艺术的兴趣与梦想。这一年,贺小燕与樟木学校两位青年教师一起排练的课间韵律操参加花门镇评比获一等奖,排练的舞蹈《鲜红的旗帜》参加花门镇元旦文艺汇演获得了一等奖,这些活动极大地鼓舞了孩子们的自信,特别是让性格可能内向的留守儿童在集体活动中找到了归属感和成就感。
搭建交流桥梁,共享优质教育
为了让母校的孩子们,包括众多留守儿童,能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2021年12月,贺小燕向丰茂学校申请组织开展大型送教下乡活动。丰茂学校派出优秀教师团队为樟木学校上示范课,传授丰富的教学经验,促进教师间交流,推广先进课堂教学理念和方法,有效促进了樟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据悉,贺小燕老师在樟木学校支教的两年时间里,全身心投入,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所带班级成绩提升显著,深受学生、家长和学校的高度评价。她用行动诠释了教育者的初心与使命,将爱与知识的种子播撒在母校的土地上,温暖了众多留守儿童的心灵。
责编:夏 博
一审:黄爱民
二审:蒋宇
三审:蒋俊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