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7月25日讯(通讯员 黄景莲 胡小燕)为进一步推进“福泽潇湘,银都护苗”项目,深化留守儿童环保素养,7月23日,郴州市永兴县湘阴渡街道民政社工带领2名大学生志愿者,在高矿社区开展“巧手变废为宝,‘桶’出新花样”创意手工服务活动。30余名留守儿童在互动参与中收获成长。
活动伊始,民政社工运用“认知引导”专业技巧,以“生活中的废品能变成什么”为话题开启互动,通过倾听儿童的奇思妙想,为活动开展铺就情感桥梁。前期筹备阶段,社工坚守“安全优先、儿童主导”原则,与志愿者们提前完成百事薯片桶的均匀切割、牛奶盒剪成一个个小圆形,在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保留足够的创意留白空间,让儿童成为手工创作的“主导者”。
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们按小组精准分发薯片桶、吸管、竹签及彩色卡纸等材料,再以“朋辈伙伴”身份,用童趣化语言拆解制作步骤,同步强调工具使用安全规范。过程中,社工与志愿者实施“观察-支持-赋能”三阶指导:对操作迟疑的儿童示范基础技法,对创意受阻的儿童启发思路,对完成较好的儿童鼓励其尝试升级设计——当孩子们为卡纸装饰的色彩搭配展开热烈讨论时,社工适时引导“每个人的创意都很特别,合作能让作品更精彩”,既保护创作热情,也培育包容意识。
“原来它会转!我的手工作品会动呀!”当旋转收纳桶的成品呈现时,孩子们的惊喜欢呼中,蕴含着“自我效能感”的悄然建立。这一时刻,正是社工“赋权增能”理念的具象化——通过看得见的成果,让儿童真切感受到“我能行”的内在力量。
活动在“作品分享会”中圆满结束,社工引导每个孩子介绍自己的创意亮点,在相互欣赏中强化自我认同。此次服务活动,社工以专业方法将环保教育、能力建设与心理支持有机融合,不仅让留守儿童在变废为宝的实践中领悟节约理念,更在协作创作中提升交往能力、在成果认可中建立自信,为其健康成长注入持续的“社工力量”。
责编:夏 博
一审:黄爱民
二审:蒋宇
三审:蒋俊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