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讯通讯员 黄显雯
湖南湘江新区咸嘉湖街道社工站的社工为辖区内一名九岁流动困境儿童婉儿(化名)创建“三维帮扶机制”,婉儿由社区摸排儿童时发现,社工了解情况之后,通过”个体-家庭-社会”三维接入破解困局。通过与其家属沟通,明确其核心问题为生活物资、家庭环境改善、社交功能弱化及学业困难,启动微光服务。
个体赋能,兴趣切入
避免标签化学业问题,从“阅读兴趣”入手链接高校志愿者提供周末公益辅导,捐赠书籍,制定学习计划,显著提升学习效能感(负面情绪减少80%)。
家庭增能,环境破局
微环境改造, 针对“棉被短缺”“灯光昏暗”等痛点,快速联动企业捐赠物资、社区维修志愿者安装节能灯,切实改善居住学习条件,赢得深度信任。引导父亲从指责转向鼓励沟通,每周陪伴散步;引入女大学生志愿者定期指导卫生习惯,柔性补充“母职”角色缺失。
社会融通,资源整合
社工为其构建“家庭-高校-社区-企业”支持网。通过服务成效推动社区突破户籍限制,将其纳入困境儿童政策覆盖;链接公益课堂拓展社交圈,助其结识志愿者与邻里玩伴。成效可见,学业习惯养成、家庭沟通改善、社会参与度提升,自我解决能力增强。
此次案例获得的核心经验首先是“即时响应”建立信任, 优先解决案主提出的具体困境如冬天棉被短缺、屋内灯光昏暗,比宏大承诺更有效。其次是资源整合是关键, 公益力量是高校志愿者和爱心企业是弥补政策盲区、提供灵活支持的核心。再次是微环境改造撬动改变 聚焦可快速改善的物理环境灯光、基本物资,能显著提升儿童的尊严与希望。最后是柔性补充家庭功能,通过志愿者等外部角色补充关键家庭职能(如母职),微小事件就可以顺利完成。
这一个案例体现了“心理-家庭-社会”三维模式,尤其“微改造+资源网”策略,为服务资源有限的流动儿童群体提供了可复制的干预路径,其核心在于以具体需求为起点,联动社会力量实现精准破局。
责编:夏 博
一审:黄爱民
二审:蒋宇
三审:蒋俊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