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7月4日讯(通讯员 邓玉琴 童慕雪)7月2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传承,薪火同行”志愿队在沙田乡中心小学带来了一节寓教于乐的禁毒宣讲课程。汪红玉老师以“禁毒标语创作”为切入点,将严肃的禁毒知识转化为可触摸的艺术实践,让乡村儿童在彩绘间筑牢防毒拒毒的心理防线。
“同学们看,这只原本活蹦乱跳的小鸡怎么了?”随着汪老师的提问,视频课件中播放着小鸡因误食毒品而萎靡不振的情节,直观揭示了毒品的成瘾性,并以开放式悬念牢牢抓住学生注意力。随后,通过清晰图片展示,汪老师系统介绍了常见毒品的外观特征及其对身心健康的严重危害,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毒品的认识。
课堂进行中
“巧手绘制禁毒标语”是本次课堂的突出亮点与创新实践。汪老师一改单向输出的理论灌输,精心准备了空白扇面与绘画材料。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化身“禁毒宣传小使者”,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健康人生,绿色无毒”等自选禁毒口号书写于扇面之上,并配以亲手绘制的警示图画。其中,姜瑾萱同学的扇子格外引人注目,她在扇面上将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毒品药品画在扇子上,形成琳琅满目的景象。有的像扭曲的糖果,有的像奇怪的植物,有的则被画上骷髅头警示标志。她一边画,一边认真地向旁边的小伙伴解释:“看,这些花花绿绿的,看着好像很好玩,但其实都藏着大危险,吃了会让人变得不像自己!”她的扇面不仅直观地展示了毒品的伪装,更用童真的方式揭示了其危害。课堂最后,孩子们自信地走上讲台,高高举起亲手绘制的禁毒宣传扇,响亮喊出自己的禁毒宣言。声音汇聚成拒绝毒品的共同誓言,现场氛围十分热烈。
这种让学生可触可感、主动参与的艺术实践,使孩子们在构思口号、设计图画的动手过程中,不仅深化了对毒品危害的认知,更将拒毒防毒的决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扇子
这堂以创新手工为引擎的禁毒课,不仅生动诠释了“教育即体验”的理念,为面向低龄学生的禁毒宣教工作提供了富有启发性、实效性强的新范式,而且也是“红色传承,薪火同行”志愿队深入基层、服务乡村教育的一个缩影。团队成员们用青春的热情、专业的知识以及创新的思维为乡村孩子们带去知识、带去欢乐,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乡村振兴贡献着青春力量。
责编:夏 博
一审:黄爱民
二审:蒋宇
三审:蒋宇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