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 华声社区>社区观察>正文

合理还田、种养结合实现粪污“零排放”——湘潭县活用分区管控探索畜禽保供与环境保护双赢

2024-10-28 11:48  [来源:湘潭日报·新湘潭客户端]   [编辑:黄爱民]

  华声在线10月28日讯(全媒体记者 廖艳霞 通讯员 曾小玲)“猪粪又成农家宝!” 在湘潭县,以往讨人嫌的猪粪,如今又成了“香饽饽”。

  10月9日,湘潭县云湖桥镇新联村,湘潭县云联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槽罐车吸满沼液,驶往企业周边林地,为其供肥。在湘潭县将粪污还田、变废为宝,实现种养循环,已成为当地种养大户的自觉行动。

  作为湖南省中东部一个种养型农业大县,湘潭县活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把环境“准入关”、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将畜禽粪污转化为有机肥料、合理规划还田区域,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土壤肥力,还促进了作物的增产。据悉,2023年湘潭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2%,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项目区作物增产6.57%,年均节本增收2217.3万元,实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助力了美丽乡村建设。

  解决了粪污去哪里

  数据显示,湘潭县近三年规模养殖场从594个增加到607个,粪污资源年总量达到167.27万吨;农作物播种面积从146.35万亩增至152.57万亩。

  一头是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难,一头是种植大户有机肥缺,如何找准这个对接点,让粪污就近还田、变废为宝是湘潭县一直在思考的“必答题”。

  “畜禽养殖粪污,放错了地方是废物,放对了地方是资源。”近年来,湘潭县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已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为“标尺”,科学规划、精准施策,将养猪场粪污转化为有机肥料还田,探索种养循环农业发展新路径。

  去年10月,湘潭县云联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入800万元,于今年1月建成“年出栏10000头生猪养殖场建设项目”,采用“固液分离+厌氧发酵”处理工艺处理养殖粪尿污水,处理后产生的沼气回用于职工食堂用能、沼液还田利用、沼渣交由肥料厂进行综合利用,实现粪污“零排放”。

  湘潭县云联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沼气发电可满足公司食堂全面蒸汽煮饭、烧热水,年可节约电费4万元,沼液、沼渣年可产生利润7-8万。

  而在湘潭县杨嘉桥镇铺子岭村 ,湘潭县龙泉畜牧有限公司则投入了约1000万元用于粪污资源化升级改造,打造“养殖场粪污—龙泉公司带菌种和技术上门制有机肥—收集沼液—储运—沼液还田”模式,并与7个养殖场合作,实现粪污综合利用,实施沼肥还田3万余亩。

  助力了美丽乡村建设

  在湘潭县云湖桥镇新联村、杨嘉桥镇铺子岭村等地,公路两旁的生态农庄十分火爆,这里出产的蔬菜、水果特别香甜。

  庄稼一枝花,粪肥来当家。“这些村庄菜地里施的是粪污有机肥,出产的水果蔬菜风味自然更好。”湘潭县龙泉畜牧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公司沼液服务种植面积约37000亩,其中水稻19000亩、玉米高粱2000亩、湘莲12000亩、果茶1000亩、蔬菜3000亩。

  在湘潭县,越来越多的农户改变观念,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据统计,减少化肥使用量分别为水稻30%、玉米高粱30%、湘莲50%、果树50%、蔬菜100%。农户普遍认为,利用有机肥后,土质变肥沃,庄稼长势好,病虫害也减少了。

  “粪污还田、种养结合,一方面解决了养猪场粪污处理难,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压力,避免了水体富营养化、土壤污染等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有机肥施用于周边村庄的农田,解决了种植大户有机肥缺的问题。”湘潭市生态环境局湘潭县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粪污还田还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生长,还能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也避免了化肥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美化了乡村环境,让人们享受到更加美好的生活。

  这名负责人表示,生态环境部门严格按照分区管控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在养猪场的建设和运营中,要求对粪污处理设施进行规范建设,确保粪污有效处理、分区域合理还田。通过实施粪污还田,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还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粪污还田还在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维护生态安全、改善环境质量、强化政策协同、加强督察执法和助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审:龙晓龙 二审:余画 三审:蒋玉青)

扫码关注公众号
分享到微信

欢乐迎新年

长沙市政务服务工作“揭榜竞优”现场观摩活动走进世界计算·长沙智谷

长沙望城再启“买房送车”活动,双11送出奔驰汽车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