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7月19日讯(通讯员 何先华)衡阳市衡南县斗山桥水库1966年动工兴建,1967年大坝落成,设计蓄水量为2000万立方米,为柞市、茅市、硫市、近尾洲四镇5.23万亩农田提供灌溉用水。近年来,斗山桥水库管理所强化“支部建在大坝上、工作做在田间里、形象立在群众中”的工作意识,深入践行“心库同修”工作法,将水库管理事业不断推向新高,着力打造水库管理“湖湘样板”。
凸显“三高”争创一流支部,建强湖库先锋
凸显“高品质学习培训、高站位主题党日、高标准制度创新”,落实“一周一堂党课学习、一月一次廉洁教育、一年一批问题解决”,争创一流党支部。近年来,坚持“线上+线下”“理论+实操”等方式,每年保持平均全年组织学习50次、培训7次以上,形成了全员学习、重点宣讲、立体展示、有力践行的“四维一体”党员教育体系,不断提升宗旨意识和业务能力。每月开展一次廉政教育活动,对典型案例问题根源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全体党员凝聚廉政共识,始终把“廉”牢记心间,引导党员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真正做到立德固本、崇德修身,促使支部党员干部守住纪律“红线”、把正人生方向,形成浓厚廉政氛围。通过创新观念、工作机制等手段,激发支部党员干部创业干事的激情和热情。陆续制定12项创新制度,在支部和广大党员之间通过多种方式建立支持创新、鼓励创新、奖励创新的激励机制,有效增强机关党组织的凝聚力,创新支部党员工作的方式方法,助推水库管理创新创优。斗山桥水库管理所党支部先后获评“五星级党支部”“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水利系统先进党组织”称号;2023年7月被省水利厅授予“省级标准化管理工程”单位。
推行“三制”强化一流服务,破解发展难题
推行恳谈制度听民意。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在田间地头、水渠坝上、坪前屋后召开恳谈会,通过年平均30余次的恳谈会,帮助灌区的老百姓解决了50余件急、难、愁、盼的问题。在干旱少雨之年,水资源“入不敷出”之时,水库坚持每天放水40万立方米,让灌区内数万亩水稻长势旺盛,确保斗山桥灌区农业工作秩序井然、增产增收。完善投入机制固基础。年平均投入资金150万元,年均完成干渠清淤70000米,对灌区干渠进行全面清淤、疏浚、除草、险段维修加固,让渠道更加安全畅通,让水不再“滴跑漏”,水的利用率明显提高,为灌区抗旱保灌工作打下坚定基础。推行“领导带班、全员压上”机制克难题。实行“湖长制”和“段长制”层级式责任机制,强化班子成员“谋事、做事、成事”能力和担当精神,采取“分段包干、流量包段、先远后近、先下游后上游”的原则,让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干在一线,全体党员干部发动群众,圆满完成防汛抗旱工作任务和节水工作目标。节水型行业经验在全省推广,被评为“湖南省一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
凝聚“三力”打造一流环境,构建共管格局
用好水库三员制度。通过争取属地政府支持,水库党员干部带动,发动属地群众参与,凝聚三方合力,建成一支120余人的“三员”队伍,涌现人人争当义务宣传员,让“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美丽河湖建设理念深入人心;人人争当义务保洁员,水清库秀的美景,生动实践了总书记的“两山”理念;人人争当义务巡河员,在水库大坝上,在群众需要处,筑牢水库安全堡垒,守住水库安全底线。加强应急演练训练。为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防汛抢险救灾意识,水库管理所每年联合镇村开展2次应急演练,次均出动100余人就险情处置、转移安置群众、物资设备供应、等开展实战演练,提高了广大群众防汛救灾避灾意识,为防汛抢险队伍今后全面快速有效处置应对突发事件,奠定了坚实基础。强化水环境源头治理。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标本兼治,拆除养猪场、养牛场、养鸭场5栋,种植水源涵养林2.3万株,修建拦沙坝42座,树立保护牌、宣传牌75块,开展5次集中整治;重点抓好水库维护修缮工作,对灌区76.7公里渠系常态化进行维护工作,对淤塞严重部位进行机械清。先后被评为“湖南省美丽河湖”“湖南省清淤扫障先进单位”。
(一审:罗江龙 二审:余画 三审: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