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2月29日讯 (通讯员 吉焕芳 王珺 李果 黄晴 ) 王冬华现任长沙医学院护理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从教22年,她热爱护理教育事业并致力为之奉献终身,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不计得失、乐于奉献;严于律己,严格要求学生,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榜样;团结同事,协作互助,为同行树立了正面典型。
主持湖南省教育厅普通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 2 项,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 2 项,主持湖南省一流本科护理学专业、湖南省护理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中心项目及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特色成长辅导室建设项目,参与湖南省“十二五”、“十三五”专业(护理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获湖南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3 项。主编和参编理论和实践教材 4 部。指导国家级、湖南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7 项,校级20项以及校级德育实践项目4 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期刊论文115篇,其中 SCI、CSSCI、CSCD 或北大核心收录 43 篇,统计源核心收录 47 篇。担任《护理学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两个杂志审稿人。
严于律己,身正为范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2001年,王冬华来到长沙医学院开始了教师职业生涯,二十二载如一日,三百六十五天日继日,她始终以严谨求真的态度对待教学,以真诚谦和的姿态对待学生,从一名“教书匠”成为一位具有正能量的“人生导师”。
大学生更像处于后青春期阶段,尽管18岁已经属于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但是心智还远未成熟,当他律尺度弱化时,更容易“放任自我”。由于护理本科为4年制,学生从立项到毕业前做课题的时间非常紧凑,她严格要求所有课题组要充分利用寒暑假的假期,课题负责人寒暑假要实行每日汇报制,无论多晚,她都会对课题汇报一一反馈,以便了解课题进展、发现不足,及时调整方向,给灰心者以鼓励,给偏航者以纠正。考虑到学生学业任务繁重,在校期间便实行每周一汇报制。这种高频率的汇报让学生不敢松懈,让科研成为自己日常的一部分,才能最终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果。
2011年至今,她每年均指导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11—2022年共计指导40项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级11项,校级25项,此外,指导20余名学生自主选题开展科学研究。指导学生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102篇,其中CSCD/中文核心收录34篇,科技核心收录51篇。同时学院护理本科生较强的科研能力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可,指导2017级彭曦雅同学参加2021年参加了中华护理杂志社举办的百篇优秀论文评比,指导2018级何俊和岳鑫彦同学参加2022年全国第三届护理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评比,分别获三等奖和优胜奖。
她说:“我觉得超越他人和理解新知在学习的漫漫长路上只是少数高光时刻,这些时刻毫无疑问给人极大的鼓励,但是学习的大多数过程是孤独和枯燥的,也就是反人性的。但其实也正是因为这种反人性让绝大多数人无法坚持学习,从而让真正的学习者和绝大多数人有了区分度。”正是她的严格和鼓励为学生的收获保驾护航,令“放任自我”变为“放飞自我”,放任是精神毅力涣散,降低对自身的要求而泯然众人;放飞则是建立在理想明确、意志坚定、懂得取舍、锐意进取的基础之上,展翅高飞。
明确目标、重视细节、直面挫折、不断求索,不仅是她宝贵的人生经验,更是她希望带给学生的人生态度。
让花成花,让树成树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作为一名大学老师,王冬华知知识的传授到位仅得其一,着力引导学生形成一套完善的认识世界、感悟世界、判断世界的方法,努力搭建学生从校园到社会的桥梁。“知教教育者,语与其受起法,无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无宁展广性”,从“教书”到“育人”,她更注重发展学生特性、培养学生走向社会的能力。
一线教学中她总是以饱满、乐观的精神态度对待学生,她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尊重学生思想,曾有学生就课上内容提出质疑单独会面,她欣然接受并尊重个性;在进行就业指导时,她说道:“选择大于努力。”受其影响她的学生各自在擅长领域内发光发热。对于没有立项的同学,她会尊重个人的意愿,如果有意继续开展课题研究,她决不放弃。有个别学生觉得自己能力不够,不适合在她课题组,她会安慰学生,每个人有不同的起点,只要尽力去做,相对于以前的自己有进步就可以无愧于心。有学生因为承担着国家级课题压力很大,她会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指导其在有限的业余时间内,如何取舍,如何集中精力高效率开展研究。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她相信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自来,在除教学的日常生活里,她的思想和对生活的态度持续影响着学生的后半生。
(王冬华与课题组同学合影)
潜心学习,钻研“师艺”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王冬华作为必修课《护理研究》的课程负责人,教风严谨,一丝不苟,将教书育人贯穿于整个教学工作中,赢得了师生的尊敬。在课前精心备课,课中认真上课,注重学生反馈,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完善授课细节。她同时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引入课堂,开展综合性实验的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她发现课堂内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用有限,为了激发学生从课内延申到课外,在《护理研究》课程开设的过程中,积极鼓励、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并提供课外辅导,结合学生课题申报,主动为学生开展科研选题、文献检索、论文撰写等科研讲座。
2019年9月开始,其指导成立护理学院科研兴趣小组,至今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近20场科研兴趣小组学术专题讲座,每次正式讲座之前试讲至少两次,大到讲座的框架,小到如何举例让抽象的内容更接地气,都要一一把关,此外,她亲自负责每一场讲座的互动答疑环节。课题组学生通过这种输出式学习能巩固知识,大一新生从讲座中产生了开展大创的浓厚兴趣,护理学院教师也因此受到鼓舞,积极参与指导大创项目的指导,护理学院的科研氛围也较之前更好了,这正是她十年如一日指导大创课题的持久动力。
在经过全面调研发现兄弟院校基本在第 4 学期或是第5学期开设《护理研究》,对护理本科生的创新训练指导的时效性不强。结合前期实践情况,将学院《护理研究》由原第6学期开设提前至第2学期。改革成效明显,从2018级护理本科该课程开设时间提前至第2学期后,大一学生申报创新训练项目数显著增加;由于学生成功立项后在校开展科研时间较长,对低年级有科研兴趣的护理本科生的传、帮、带效果非常显著。
如2019 级护理本科生大一申报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达 42 项(2019 级共计230人),基本达到人人参与创新,创护理学院大一护理本科生申报创新训练项目数之最。此外,学生在校开展科研的时间长,指导老师对其指导更加深入,对创新成果的质量和数量均起了很好的保障作用。由于《护理研究》教学的辐射作用,护理学院形成了学生开展创新课题的良好氛围,也因此取得较为丰硕的大创成果,近5年来护理本科生年均发表论文数在校内均排名第一。
在此基础上,她主持“护理本科生创新课程体系构建及实践”获2019年湖南省教改课题立项,主持成功申报2020年湖南省护理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中心项目,主持《强技能 善创新 抓育人:基于“3+3+X”模式的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的改革与研究》项目获2022年第十三届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在2020年立项教育厅科研重点项目,此外,通过自主选题开展科学研究,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2篇,其中CSCD/中文核心收录11篇。在校内和校外曾多次就如何培养护理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做实践经验的分享,获得兄弟院系、其他高校和临床教学医院的好评。基于科研工作坊的方式对长沙市第三医院护理科研小组成员进行集中指导和个别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指导创新成果丰硕,被聘为中文核心期刊《护理学报》外审专家,同时承担省内外多个科研课题的咨询专家。
眼见教学收获喜人,但她仍旧保持初心潜心钻研,致力于教改课题完善,听取学生教师的反馈,不断探索教学的新方法新机会。
学科担当,教研领路人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王冬华深知个人力量有限,因此她同时致力于培养学院青年教师,提升其教学能力能够独当一面。
她针对护理学院青年教师就如何申报科研和教改项目开展系列专题讲座,利用休息时间给护理学院本科学历教师系统讲授《护理研究》课程,指导她们如何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及毕业论文指导。作为护理学院二级督导,定期跟班听课,听课评价及时反馈给授课教师。结合不同青年教师的特长,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学类竞赛以及基金项目申报,并提供指导。统筹安排青年教师出去学习和进修,让她们开阔视野,了解学科前沿和热点,向兄弟院校学习。
她每年一对一指导新进青年教师如何开展科研、教学以及指导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鼓励新进教师积极申报科研,教改课题,把关她们的课题选题、标书撰写等环节,2019年起,她所指导的新进教师必须加入到她指导的大学生创新项目QQ群,全程参与指导,和她共同指导科研兴趣小组。跟班听新老师授课,及时指出不足之处,促进她们教学能力更快提升。2019年她指导的新进教师邱星在入职第一年发表SCI论文1篇,主持教育厅科研课题1项,指导省级大创1项,校级2项,教学效果同行评价较好。近5年指导青年教师成功共立项省教改项目5项,科研课题6项,发表CSCD、北大核心期刊论文4篇。
她培养所在的人文护理学教研室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以及大创指导,利用集体指导和单独指导相结合,使教研室团队尽快成长,为护理学院其他教研室树立榜样。目前人文护理学教研室每个教师均有在研的科研或教改项目,教研室4位教师近3年立项1项教育厅科研重点项目、1项优秀青年项、2项一般项目,1项省级教改、6项国家级大创、8项省级大创,多项校级大创,是护理学院指导大创项目的中坚骨干力量。指导教研室孙欣老师将人文理念和课程思政充分融合,2021年入选湖南省十大课程育人优秀案例,2022年获长沙医学院课程思政授课比赛一等奖。
教研相长,她逐渐成为学院的主心骨,更像是学院教师的“大家长”,团结一心在教研上取得斐然成绩。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刻在木头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头上的名字也未必流芳百世,而王冬华,用一言一行将名字映在学生的心灵上,持久着影响着学生的后半生,以心换心,以情换情,她是经师,更为经年难遇的人师。
(一审:田镇圆 二审:余画 三审:谢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