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11月17日讯(通讯员 姚磊)庭院虽小,却大有可为。益阳市资阳区以庭院为载体,以家庭为单元,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把“小庭院”做出“大文章”,不但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空间,优化了农村人居环境,而且稳定增加了村民和集体经济收入,真正把“庭院经济”“边角经济”转化成了“美丽经济”
优化营商环境是推动地方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庭院经济发展,资阳区突出产业特色,重点带动农户增收,探索打造特色产业,实现人居环境和村民收入的双提升。接下来,资阳区将进一步挖掘本地特色资源,注重产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加快推动乡村文化旅游产业融合,让庭院经济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发动机。
资阳区将木槿产业列为乡村振兴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引导长春镇先锋桥村、迎风桥镇邹家桥村等6个村的村民,在自家庭院、菜园周边、沟港路渠旁和丘岗山地种植木槿。目前,全区木槿种植示范面积达3000亩,户均年增收超8000元。
为推进木槿产业发展,资阳区成立木槿产业发展领导小组,2023年筹集500万元资金,由政府出资购买小苗免费送给村民种植,以村为单位开展义务种植木槿活动,并以补贴、奖励方式引导村民参与木槿花叶回收、生产加工等多个环节。
多元整合,走精细发展之路。通过进一步研究和挖掘,农业科技人员发现木槿全身是宝,一是植株,可作为观赏植物,通过造型美化环境;二是其叶,是天然的护发植物,从古至今都有人用来洗发护发;三是其花,花期从每年的5月初持续到10月底,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花青素、粗纤维和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既可食用又有药用疗效,还非常符合化妆品应用,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
在发现木槿隐藏的巨大经济价值后,资阳区一方面全力扩大木槿种植面积;另一方面,继续深入研发,进一步延伸木槿产业链条,探索木槿花的精深加工,推出了木槿花饼、木槿花茶、木槿花宴等食品以及提取木槿花成分制作的洗发水、沐浴露、面膜等日化用品。
多元发力,走复合发展之路。为引导和鼓励“庭院经济”纵深发展,延长木槿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资阳区积极招商引资、谋划项目建设,引进具有研发能力的本土企业湖南省叶姿国际植物化妆品有限公司,探索“公司+合作社”模式,定时定点向村集体合作社采购木槿花和叶。目前,资阳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的木槿产业已实现了从花叶采摘加工成木槿花饼、木槿花茶直至深加工成木槿日化产品的一体化发展格局。湖南省叶姿国际植物化妆品有限公司积极研发生产木槿洗护用品。
同时木槿有接近半年的花期,是旅游花海打卡的优质项目,园区与多个旅游公司推介合作,中旅联控股有限公司已多次前往园区对木槿旅游产业进行合作探讨,计划明年引流木槿花海打卡游客20万人以上。园区内食品加工企业、艺术园林公司、先锋桥村集体合作社正积极申报木槿食品加工企业标准,木槿系列食品即将推出上市。
多点支撑,走特色发展之路。木槿绿篱好看又有经济价值,让村民种植热情高涨,每个村都有了“木槿经济人”,专门收购村民采摘下来的木槿鲜叶和鲜花,送到饭店或者工厂。资阳区探索出“党建+乡村振兴+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带动集体经济发展的模式,实行“订单农业”。村里瞄准发展基于,引进食品加工产,通过入股分红的方式,生产木槿花茶饮、木槿花馅饼、木槿花洗护用品等,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5-10万元不等。村民在种植木槿之余,把自家庭院收拾得干净整洁,同时,积极养鸡养鸭养鱼,优质农产品在自给自足之余,可以卖给游客,有的甚至办起了农家乐、家庭农场,足不出户就有可观的收入。部分原本在外务工的年轻人看到了发展前景,纷纷回到农村。木槿庭院经济把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未,既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又美化了生活环境,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高度统一。
多点发力,打好庭院经济组合拳。资阳区不仅全力输出发展木槿经济,更是多管齐下接连出招。合兴村通过形成甜酒产业示范小组、打造甜酒产业基地,先在村域内空旷地块种植糯稻,后以合兴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新建合兴甜酒基地,壮大集体经济。(一)加强技术培训。甜酒产业小组定期为甜酒工艺人开展培训,指导市场销售、产品酿造、产品宣传等技术与要求,确保产量高质量优。(二)强化种植监管。为加强监督与管理,以村为单位,由脱贫户农户推选3名代表,成立监事会,对项目进行全程监督。(三)制定奖励机制。通过甜酒产业协会小组对甜酒产业酿制户开展不定期检查,对于优秀甜酒工艺人给予相关荣誉和奖励。(四)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和脱贫农户意愿,村委与参与甜酒产业的工艺人签订利益共享机制协议书,优先提供冷库冷藏地,确保增收渠道畅通;甜酒基地优先考虑贫困家庭人员参与务工,传授技术,并获得相应报酬。助力脱贫户、监测户增收致富,力争5年后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将合兴村打造成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新时代新农村!
富兴村以经济合作社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农户,以庭院为载体,以家庭为单元,重点发展长白丝瓜等蔬菜种植、家禽养殖等产业,把小庭院做成小种植、小养殖,并吸引市民采摘,体验农耕农事,打造网红打卡地,实现农旅融合发展。一是做大做优特色农产品,新建大棚两栋,发展芦菇、羊肚菌、赤松茸、大棚蔬菜等产业;二是新建冷链仓储,有效解决了农产品保鲜问题,有利于错峰销售,提高农产品价格;三是发展生态旅游,新建餐饮服务和游乐场地,吸引市民体验乡村旅游,企事业单位开展团建活动,促进本地经济发展。
(一审:蒋俊 二审:王亚奇 三审:禹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