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1月19日讯(通讯员 潘洋洋 杨爱香)“如果我是一滴水,就要滋润生我养我的一方热土;如果我是一缕阳光,就要给家乡人民驱走严寒;如果我是一顶螺丝,就要让它永不生锈、闪闪发光!”这是郴州市宜章县玉溪镇廖家湾村的邓正杰对家乡人民的情怀。
穷则思变 勇于创业
邓正杰1956年9月出生在宜章县玉溪镇廖家湾村,家中有兄弟姊妹六个,上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家里太穷,那时肚子总是咕噜咕噜响,饿得发慌,晚上睡不着觉。母亲看到一个个孩子吃不饱,就上山去挖野菜,厥根是最常见的野菜。每次正要开饭时,母亲就把煮熟的野菜通通倒入一个大碗,飞快地端到学校去。那时的邓正杰很困惑,就问母亲:“为什么要这样?我们不是饿得慌、吃不饱吗?”母亲说:“他们比我们更穷,更吃不饱,大家一起吃吧!你会发现分享是一种快乐。”母亲就这样传递这种思想。
父母亲靠挖野菜添口粮,养活着六个孩子,供孩子们上学读书,咬紧牙关让邓正杰读完了初中。邓正杰记忆犹新的还是家里穷得叮珰响,连一个住的窝都不像样,村民们都看不下去了,就对邓正杰家人说:“沒有一个窝哪行啊!总得有个蹲的地方吧!就到农田上建一间屋吧!”小小年纪的邓正杰把乡亲们的话装进了耳里,记在了心里。他那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穷苦模样,让家里的人好起来,让村里的人富起来。
勇于创业 争夺第一
小小年纪、小小个子的邓正杰苦思冥想。有一天他对父母说:“我放电影去。”这在当时简直是天方夜谭,他才不怕别人笑话呢!东钻钻、西瞧瞧,摸着石头过河,他放映了一部部电影,这些电影在每个村里巡回放映。他看到乡亲们傍晚背着长凳、短凳去霸占位置,老的拉着大的,大的拉着小的,其乐融融,有些人甚至背个碗一边吃饭一边看电影……听到大家的歌声、笑声、说话声时,那是邓正杰最幸福的时刻。小小的邓正杰那年获得了全县唯一“文化下乡带头人”的光荣称号。那年还赚了1000多元现金。他终于有了第一桶金。
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了,宜章的作曲家王佑贵《春天的故事》唱响了大江南北,邓正杰斗志昂扬,于是他放弃了放电影,选择去深圳开了一家钢材机械厂。深圳是全国经济发展腾飞的枢纽城市,也是人才聚集宝地,他很快又赢来了市场,赚到了第二桶金。“一个人好不算好,廖家湾的乡亲们都好才是真正的好!”他对家人说。于是他按奈不住了,毅然决定回家乡办厂。现在有了技术,有了经验,他看到了石米加工的市场经济,说干就干,在生养自己这片热土上,邓正杰高高挂上了第一块私人企业的牌子,他的口袋很快鼓了起来。他自家建好了房子,普及了电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让所有的村民都致富,他把所有的积蓄都拿了出来,并动员乡亲们参与入股,每个股东200元,等赚了就分红利,可当时没有多少人相信他,有些人甚至当场讥讽:“搞不得!搞不得!肯定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在邓正杰耐心细致地说服下,最终有16个股东响应了。邓正杰拿上入股资金3200元,又从银行贷了2万元增加了设备,在骑田岭下让机器轰隆轰隆转了起来。由于经营得体,管理到位,市场经济又好,他只用了半年时间就赚回了所有投入资金,除开还清银行贷款2万及股东本金红利外,帐上还结余了4万多。这让邓正杰兴奋得几个晚上都失眠了。
播下爱心 甘于奉献
为了让石米加工企业发展壮大,挂牌宜章旺通混泥土有限公司挂牌成立,邓正杰任董事长。他不断传授经验,辐射了更多的石米加工厂。邓正杰富有了,他想的最多的是不能忘了父老乡亲。为此,他开始了爱心奉献,2015年1月,捐助11万建廖家湾小学教学楼,2017年捐书包、书籍、学习用品100套,2017年8月20日,捐赠3.3万资金资助贫困学生,2017年捐2万给贫困户过春节,2018年8月30日,捐3万资助贫困学生,2019年11月23日,为廖家湾村46户贫困户137人举行了产业对接签约仪式......
邓正杰帮扶贫困学子,热心公益事业,为500人解决了就业问题,在扶贫上捐资300余万元。每次他看到廖家湾村的孩子快快乐乐读书,高高兴兴奔跑,他感到无比的欣慰,再加上支村两委非常重视教育,对学子们实施了奖励机制,于是学校形成了一股好好学习,努力拼搏,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至今为止为国家培养了16名优秀大学生。
如今的廖家湾是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村,村口一块高高大大的“同心美丽乡村示范点”的牌子、支村两委“省级卫生村”“红旗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宜章县文明村”等诸多荣誉和村民们幸福的生活,无不跟这个一直在默黙奉献的邓正杰联系在一起。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邓正杰的善举给廖家湾的父老乡亲带来了莫大的慰藉。行善有道,善行天下,正如邓正杰所说的:“行善是一项公益事业,也是每个人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