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9月8日讯 (通讯员 钟玉婷 柳林)初夏时节,榕树巨大的树荫笼罩着青石板,老人们坐在树下悠闲地聊天。村中房屋错落有致,树木葱茏扶疏。潺潺流水带走夏季的燥热……这里是长沙县春华镇金鼎山社区,一个典型的田园水乡。
每周一期的读书会,主题多元的艺术展,跨越时空的红色文化,汇集了傩文化、油纸伞、手写挥春等传统特色民间手艺的“民艺圩”……鼎盛屋场的书香气息逐步点亮了村民的文化之光。
村里的孩子们三五成群地来到屋场免费看书,如今,这间精致的屋子不仅是乡村孩子阅读、学习的地方,还成为组民议事、闲聊的聚集地,让这个沉寂已久的村子也重新焕发了生机。
像这样的屋场已在春华镇全面推广,追溯源头,2020年春华镇开展组级治理工作,启动1个试点村和8个试点组,2021年启动“9+N”,2022年启动全镇推广,探索形成了以“进居民庭院、进田间地头、进手机微信、进组规民约、进组级阵地”为引导,以“民情恳谈会、组级理事会、民主议事会、组级监事会、群众评议会”为载体,以“建设零违章、环境零污染、安全零事故、治安零发案、村民零非访”为目标的“组级治理”模式。
组级治理,“文化”是重要的一环,“文化”治村,“文化”又从哪儿来。
清同治《长沙县志》载:“春华山,县东南六十里,万寿都,通浏阳。”昔日春华依山傍水,渔歌互唱,农耕交易,结庐成市,取义“春华秋实,人寿年丰”。
春华镇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农耕文化、红色文化、教育文化等资源十分丰富。2019年,湖南升印轩米升文化博物馆正式成立,其创办人杨杰,收集了1.5万余件米升,截至目前已累计志愿宣讲500余场3万余人次,向各地游人展示千年农耕文化;位于金鼎山社区鼎盛屋场,依托战胜组后山抗战时期留存的壕坑进行打造,形成战壕文化展示中心,武塘纪念亭、抛砖屋场、春华渡槽等景点交相辉映。春华镇以文化资源为纽带,开展研学教育,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文化。
“文化”有了,治理也就更有底气。
“牛嗲,牛嗲,有人来啦,叫你去讲故事嘞!”
鼎盛屋场有一位七十多岁的“牛嗲”,正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关于春华的历史,屋场的战壕文化牛嗲逢人必要说上几句。作为春华一路向前的见证者,用朴实的乡土语言跨越时空追溯过去,解锁红色文化传承密码。“挖掘春华故事我乐在其中,我是亲历者也是参与者,宣传春华是我的职责所在。”
以红色农耕文化赋能,近年来春华镇深挖红色资源,如今,已成立百人讲师团,围绕“红动”春华、“和美”春华、“振兴”春华三大主题开发微党课,推出九个屋场微党课阵地,组织开展系列微党课活动,实现微党课进阵地、入田间、串屋场,真正使组级阵地成为党员接受党性教育、拓展乡村发展视野、探索乡村发展策略的大讲坛,不断推动春华人讲好春华事。
党的二十大将乡村振兴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任务。这召唤着越来越多的能人走向乡村,以己之力助推乡村面貌呈现新气象。
去年,粮食生产“四高”综合示范区建设在春华镇正式启动,由柏连阳院士团队全程负责粮食生产“四高”基地的生产建设和技术指导,春华镇全力全速抓好建设,柏连阳院士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在种子、病虫害防御、控草等方面给予技术指导。“村社”共建让乡村振兴更进一步。
在春华镇,随处可见的家训民约,家门口的牌匾上,村民的唠嗑里,在当地长期农耕文明浸润下形成的组规家训,既有土家文化风味,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明力量”。
大操大办的婚丧嫁娶“人情礼”让不少村民不堪重负。为此,大鱼塘村大鱼组修订了《组规民约》,倡导移风易俗,反对铺张浪费。在武塘村庙湾组,二十六行组规民约颇为醒目,“庙湾组,要振兴,组级治理得先行,党建指引治理路,五零五治最要紧,村民自治有秩序……”当地组民介绍,组规编写前期,组长曾在微信群中征集各方意见,要求每家每户至少一人积极参与,现如今,家家都知组规,根据组规不少家庭整理出自己的家训。
“近年来,春华镇充分发挥家风家训在乡村治理、乡风文明建设中的正能量,家训挂厅堂、立广场、种心田,让好家人好家风代代相传。”春华镇社会事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邓冠岚说。
文化不仅带来了精神食粮,也带来了文化财富。
“博物馆还开发了‘一路连升’同升营研学课程,激发学生对农耕文明稻作文化和现代农业科技的探究兴趣。已有十多万师生在此开展研学活动。”米升博物馆馆长杨杰介绍,作为长沙市第三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创建基地,博物馆已逐步成为融产、学、研、教于一体的公众服务空间。
近年来,春华镇充分发挥地域文化优势,各类文旅点连线成面,结合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儿童之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建设,为农村的留守老人和儿童提供休闲和学习的场所。“送戏下乡”和“露天放映电影”等活动也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组级阵地的文化功能。整合百熙文化园、抛砖屋场、战壕文化展示中心、恒丰楼长沙和平解放纪念馆等,设计打造专门文旅路线,涵盖自然风景、农耕文化、红色故事、休闲娱乐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多层次展呈现春华发展魅力,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越走越宽敞。
通过文化活人、活动聚心,提升乡村产业发展向心力,为打造“宜居春华”“向往农居生活”等乡村农旅产业品牌丰富了文化内核。真正的“文化”都应致力于厚植农民的文化自信与乡土自豪,如今,用好乡村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农耕文化等文化资源,使之与当地优美生态相融合,已成为春华镇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也成为春华基层善治的重要密码。
(一审:田镇圆 二审:邓望军 三审: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