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3月28日讯(通讯员 匡健平)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青年是不可缺少的一支力量。只有改变思路、创新机制,让青年人在社区活动中找到快乐和归属感,才能激励其参与社区管理,深入参与到社区事务中;也只有让青年人主动关注支持社区,社区发展治理的能力才能持续得到提升。
长沙市芙蓉区文艺路街道识字里社区总面积0.22平方公里,总户数3171户,居民共计7437人,辖区内青年人来源除本社区居民外,主要为湖南一建、省建材院、省直公积金中心等25家省市企业事业单位员工及新兴行业从业人员。为了引导青年走进社区、融入社区、扎根社区,识字里社区推出“以伴减租”新举措,即社区内有空余房间的老人将房屋出租给需要租房的青年,青年租客以志愿服务的形式为老人提供帮助,以此抵扣部分或全部租金,让刚就业的年轻人与社区的老人在互助中共赢。
“以伴减租”撬动青年力量
青年是社区治理的有生力量,在传统的老旧小区,青年租户因租住时间的限制,具有明显的“低利益关联、高流动性、高异质性”特点。因此租户对社区的归属感低,是青年参与社区治理面临的难题。传统社区里的“小事体”,在这里却变成了“急难愁”:如,青年租户群体缺少沟通交流平台,没有情感归属;租户不知道去哪里可以参与社区文化活动;邻里矛盾没有人帮助调解;想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却没有团队组织,等等。
识字里社区通过以伴减租的方式“引进”年轻人,把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差异极大且没有任何交集的两代人聚在同一个屋檐下,既解决了老人的孤寂无陪伴,也降低了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人的租房压力,让在企业里上班的年轻人工作之余,主动陪伴老人,为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达到了双赢的目的。青年租客通过以伴减租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从而融入社区,让“匆匆过客”也能“当家做主”,共同助力社区治理。
积分赋能实现“双向服务”
26岁的小陈是辖区千思装饰的一名职工,目前租住在识字里社区水絮塘59号科文宿舍内,作为识字里社区第一批参加“以伴减租”互助模式的年轻人,在闲暇时间会有另一个身份——“雷小锋”志愿者。他每月需要参加不少于20个小时的志愿服务,可以是陪租给他住房的房东杜奶奶看病、散步、参加社区活动,也可以是教老人怎么用手机App或怎么用手机与外地的家人视频等。
以志愿服务抵扣减免房租,既能够减轻年轻人的租房负担,也可以吸引辖区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志愿服务,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参与“以伴减租”的年轻人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下了班回到老人家中,他们就要切换角色,成为志愿者。通过日常陪伴就医、陪同参加社区活动、帮助使用智能手机、高龄老人或退休金认证、听老一辈讲励志故事等志愿服务形式,社区对参与“以伴减租”的年轻人进行积分量化管理,形成《志愿者积分台账》并定期进行公示。
通过志愿积分的累积,参与“以伴减租”的年轻人可以根据自身累积积分兑换相应的服务。如不同的积分数量对应不同的房租减免标准,同时多余的积分还可以用于兑换宠物寄养、物品存放等服务,由社区引进的虹雨社工、双林社工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团支部牵头成立的“骄杨”青年社团还会不定期联合辖区内团建联盟单位,围绕青年需求开展活动,以志愿积分换取活动参与资格的形式,让“服务青年”与“青年服务”实现双向奔赴。
回访机制实现“闭环管理”
用“以伴减租”的互助模式来实现对辖区老年人的陪伴,完成很简单,但做好有难度。因此社区针对辖区内参与了“以伴减租”的老人,还会不定期采取电话抽查、上门走访等“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回访。除了每月需要完成一定时长的志愿服务以积累足够的积分,对与志愿者的“陪伴”质量,社区也会要求参与“以伴减租”的老年人对其进行打分,从而真正实现“闭环管理”。
“以伴抵租”互助模式,让刚就业的年轻人与社区有空余住房的老人在互助中共赢,是对社会治理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创新。一方面通过年轻人的陪伴,可以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另一方面年轻人以此种形式参与志愿服务,达到融入社区、参与社区基层治理的效果,同时也是青年人推优入党的重要依据。
(“雷小锋”青年志愿者正在陪伴就医。)
(一审:余画 二审:余画 三审:蒋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