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1月31日讯(通讯员 罗晓丹 )1月18日,湖南省政府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公布了2022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区名单及激励措施,湘潭市雨湖区获“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推进城镇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成效明显的市、县区”等多项重点工作表扬激励。
湘潭市雨湖区全区总面积451.39平方公里,总人口59.02万人,是湘潭的商贸、科教、文化中心。同时,雨湖区作为湘潭市的老城区,相当一部分房屋建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房屋破损严重,安全隐患突出,使用功能不完善、配套设施不齐全,环境脏、乱、差现象突出,其改造任务艰巨。近年来,湘潭市雨湖区充分把握保障性安居工程相关政策,大力推进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保租房工作,成效突显。自2020年至2022年,实施棚改项目27个,共计2794户;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86个,受益住户2万余户;实施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5个,371户。
雨湖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律向记者介绍,为提升居民居住环境,完善住房保障工作,湘潭市雨湖区住建局采取了三项举措。
聚焦民生,棚户区改造连片升级。
为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群众安居乐业,雨湖区近年来作出系列探索创新。一是关切民生,开好修缮处方。今年雨湖区的5个改扩翻项目,涉及828户,房屋房龄都在30年以上。为开好“处方”,雨湖区对辖区内城市老危楼进行全面摸底,对收集的信息建档立册。对改造工程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居民听证会,广纳民意,因房施策。二是把握共建,破解实施难点。充分调动街道、社区力量,逐户宣传发动;在项目现场设立办公点,开门“众筹”意见清单;成立以党员为主体的“四员队伍”(政策宣讲员、民情观察员、施工环境维护员、施工现场监督员);改造后引导业主成立自治委员会,建立物业管理机制,巩固改造成果。三是强化创新,引领片区开发。湘潭北二环城中村改造项目紧邻湘潭大学,项目有效落实了总书记对湘潭大学“努力把学校办得更好、更有特色”的重要批示,成功解决了湘潭大学教职工子女就学问题,补齐了雨湖基础教育一流名校的空白,同时有效整合了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等工作,推动了区域的提质升级。
创新提效,老旧小区内外兼修。
近年来,雨湖区抢抓老旧小区改造的契机,按照“多元化参与、系统化改造、市场化运作、立体化管理”的湘潭模式,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是紧扣民意,创新提效。从设计到施工让群众按需点单,达到“两个80%”标准(征求80%以上业主意见,且获得其中80%以上业主同意),并经过“三个程序”(两轮征询、两轮公示和两级评审)方可启动改造。将海绵城市、绿色社区、城市更新等理念有机融入项目规划,解决下水堵、屋面漏、楼难爬等问题的同时,又补齐物管、停车、卫生防疫等短板,做到里子面子双提升。二是紧扣政策,协调联动。密切关注、积极对接老旧小区改造政策, 2020-2022年,共争取各类政策资金3.53亿元。特别是专项债方面,2020年初支持政策出台,便立即将全区老旧小区改造及基础设施配套策划包装为总投12.32亿的统包项目申报,目前已获批1.78亿元,成为湖南省首个发行老旧小区政府专项债的县市区。三是紧扣问题,整体优化提速。针对部分改造后物业进驻、运营管理未能及时跟进的问题,雨湖区加强督促中标单位强化合同履约,加快物业进驻工作的推进力度,加大社会资本配比的投入。目前,和平邻里中心项目省建三公司已投入配比2500万元。同时挖掘特许经营资源,通过充电桩、快递柜等便民设施,建立互利共赢的长效收益机制。
统筹考虑,保租房建设筑巢引凤。
保障性租赁住房,事关新市民和青年人的安居乐业,事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雨湖区充分把所握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统筹推进。一是全面摸排,合理申报。统筹组织园区、高校、国企按照“政府支持、多方参与、供需匹配、职住平衡”的原则全面做好住房需求摸排、分析、规划;坚持“园区产业发展、人才住房保障、房产地开发市场、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个统筹为导向,合理申报需求,推进项目建设。二是着力园区,推助发展。高新区与园区企业通过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有效缓解湖南金龙、觉之味、湖南中为等企业员工的居住难题,同时通过政策资金支持,解决企业住房建设问题,不仅为园区招引企业助力,也为企业招揽人才免除后顾之忧。三是深化服务,校地共建。为解决青年教职工阶段性住房难题,雨湖区将北青公寓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改善教师居住环境,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双一流”创建提供良好服务。
2023年,湘潭市雨湖区住建局将再接再厉,充分把握棚改、老旧小区改造、发展保租房等优惠政策,解决居民居住环境不优,安全隐患突出,基础设施不全等实际问题,同时进一步求真务实,争创佳效,将雨湖区好经验做法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一审:夏博 二审:蒋俊 三审: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