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10月20日讯 (通讯员 简宾 张先君) 在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里,活跃着一个思政类社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研习社(以下简称“青年研习社”)。社团的指导老师深入一线,与学生一道共同学习研究、共同实践成长。
指导老师黄芳,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参加工作至今一直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现任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党支部书记,领衔的教学团队入选湖南省思想政治教学专业团队。她多次指导青年研习社学生参加湖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竞赛获奖,其中2021年获高职高专组一等奖。指导学生拍摄“藤蔓的青春”在教育部“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大学生微电影创作大赛中获特等奖和最佳摄影奖。
(黄芳和学生一起磨课。)
她热爱青年研习社,也深爱青年研习社的孩子们。多少个日日夜夜,牺牲了多少个午休和晚休,她都是和研习社的孩子们一起度过,一起学习、交流、分享新思想、新成果。有人说,她就像陀螺,每天不是在忙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工作,就是在忙青年研习社的琐碎事情。她坚守在自己所挚爱的岗位上,默默地践行着一个普通社团指导老师的职责使命,不知疲倦地书写着一位平凡思政教师的亮丽人生。
在黄芳老师的带领下,青年研习社成员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现在社团骨干近百人,社团成员2000余人,辐射青年万余人。社团自2019年成立以来,一直坚持落实思想研习工作,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成为引领全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热潮的重要阵地。
作为青年研习社的指导老师,在工作中,黄芳老师始终坚持“教育、引导、服务、管理”的原则,积极探索学生社团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模式与新理念,不断加强和改进学生社团工作。一方面,注重青年研习社的组织建设。自社团成立至今,形成了以指导老师为引领,社团骨干为示范,社团积极分子为主体的社员队伍。从建构社团章程到拟定研习活动规程,从搭建社团干部培训平台到推动系列制度的运行,黄芳老师都亲力亲为,一丝不苟,保障社团活动有条不紊地顺利开展的同时,拓展社团干部学习、培训和锻炼的渠道,提升干部领导与管理才能,切实发挥社团干部模范带头作用。
另一方面,创新社团培养模式。针对青年研习社理论性较强的特点,黄芳老师坚持“思、学、练、行”四维培养思路,创新培养方式、丰富教学载体,将社团的理论学习常态化,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全校师生同上一堂‘四史’思政大课”、“同上一堂思政大课”等,通过不同形式的理论学习,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为了充分挖掘校史文化资源和地方思政资源,更好的结合湖湘文化与校情学情,引领广大青年学生进街道入社区访民生,带领学生走进红色故里,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革命基地,走进公司、企业,把思政研学活动搬进场馆、故居,搬进田间地头,做到“一课一境”,黄芳老师多次亲自带队青年研习社骨干们深入新民学会旧址、湖南第一师范、橘子洲头、隆平水稻博物馆、湖南党史陈列馆等红色圣地,前往长沙县、浏阳市周边村落进行乡村调研,先后开展了“寻访校史人物,弘扬家国情怀”、“扎根中大地,助力乡村振兴”等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涵养文化底蕴。
她还带领社团成员深入街道、社区、农村、故居、社团、班级等地开展党史人物宣讲,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相继组织开展了如“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党史故事”“学党史、忆先辈,向英雄致敬”“学党史,颂党恩”“追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以‘种子精神’逐梦前行”等宣讲活动。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种子种进更多的青年心中,做到学、真懂、真信、真用,使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成为学院广大青年的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强化社团成员的思想政治引领。
当然,黄芳老师与学生们也有生活化的一面,在她数年的关心与陪伴中,青年研习社中熟悉她的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黄妈妈”。然而,黄芳老师也有自己的孩子,多少个披星戴月回家的夜晚,回到家看到早已熟睡的孩子,撑着累得直不起来的腰,黄芳老师也曾内疚过心痛过,但当收到青年研习社同学们的学习心得,想到他们那一双双对知识渴望的眼神时,黄芳又像满血复活一样,冲锋在了最前面。她要把一颗爱心奉献给她的学生,把时间奉献给她一手创办的社团,把精力奉献给她所挚爱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因为她坚信,新时代需要新的思政教育,她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她,不能辜负这份党与国家的重托,她只能带头往前冲,尽管工作中有苦有乐,但她无怨无悔,有人问她,为什么要那么拼命?她说:因为爱所以拼。
(一审:蒋宇 二审:卢小伟/刘迅 三审:蒋玉清/谢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