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李宏珍种植的烟叶长势良好。)
(图为:李宏珍使用农机进行烟地起垄。)
华声在线4月1日讯 (通讯员 易先辉 何梦颖) 走进常德市石门县南镇社区,提起脱贫户李宏珍的名字,大家无不翘起大拇指:“她是我们村的铁娘子啊,吃得苦、霸得蛮,一天到晚泡在田地里种烟种茶,也不请人帮工,都是自己干……”听到群众对他的普遍称赞,笔者作为工作队长,心中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翻开社区脱贫户档案,了解到李宏珍户的基本信息:李宏珍,1977年出生,南镇社区6组村民,户籍人口3人,2014年,因其丈夫杨年秀患肝癌负债致贫被纳入建档立卡户,于2015依靠政府的脱贫攻坚帮扶政策发展产业年脱贫。2021年种茶30亩,种烟30亩,家庭年纯收入13万多元,年人均纯收入44921.00元,生活水平达到了小康。
笔者是石门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派驻南北镇南镇社区工作队长,于2021年5月进驻南镇社区,曾多次到李宏珍家走访,对她的印象就是一位个子不高,脸上时刻堆满憨厚和善的笑容的农家妇女。但能坐在一起交谈的机会确实很少,正如群众描述的一样,她实在太忙了,不是在地里干活就在去地里干活的路上,3月22日晚,笔者带着队员登门拜访,去深入了解她是怎样在脱贫攻坚阶段实现凤凰蝶变走上富裕道路的,正巧碰上她难得空闲,也难得她打开话匣子,笔者了解到整天笑呵呵的李宏珍竟然艰难的度过了十多年悲惨的人生过程,她的丈夫杨年秀在2004年因肝腹水导致肝硬化最后发展成肝癌,为了给丈夫治病,李宏珍不得不挥泪告别躺在病床上的丈夫和3岁幼女佳佳,远赴浙江义乌制衣厂打工,家里也借遍了所有的亲朋好友街坊邻居。2007年,花光了她打工所有的钱,还欠下10多万元的外债后,丈夫还是撒手人寰,丢下亲人走了。三十岁丧夫,是人生的三大悲哀之一,在悲痛欲绝的同时,看着公公婆婆期待的眼神,再望望眼前才6岁的女儿佳佳,李宏珍知道自己不能再这样伤心下去了,自己必须站起来撑起这个家,为了还清外债,她一咬牙,将自家十多亩责任田全部种上茶,一天到晚扑在田里,起垄、耕地、打药、撒肥,采茶全部自己一个人干,由于缺人手,茶叶采摘不及时,茶叶品质不高,卖不到好价钱,由于缺乏技术,茶叶产量不高,由于缺成本,对茶叶的维护管理投入跟不上,也不敢贷款,担心承担不起利息,就这样的生产状态一直持续到了2013年,一年忙到头只能勉强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问题,根本没有结余的钱偿还债务,6年前所欠的10多万债务到最后还是原封不动,看到年底家里坐着的满屋子债主,李宏珍不禁满腹困惑,不明白自己勤耕苦做,为什么还是摆脱不了贫困的帽子?
2013年,是李宏珍陷入迷茫的一年,这一年,全国的脱贫攻坚战拉开了序幕,结对帮扶后盾单位县纪委入驻南镇社区,2014年初,鉴于李宏珍家的实际情况,按照精准识别程序,她家被纳入了建档立卡户,一系列扶贫保障政策在她家得以落实,结对帮扶责任人也经常登门嘘寒问暖,给与产业发展方面的建议、指导和规划。困扰她从事农业生产的难题一一破解,没有技术,帮扶责任人鼓励她参加县茶叶办举办的增收计划茶叶实用技术培训和县烟叶办举办烟叶技术讲座,通过充电,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使她在产业发展中不至于像从前凭经验搞生产。“缺成本怎么办?”小额信贷政策来帮忙,2014年,她就申请到了5万元贴息贷款用于发展产业。“缺劳力怎么办?”就搞现代化农业机械化生产,购置农机来帮忙,享受了半价购置翻耕机,半价购割草机的农机补贴,为农田操作插上腾飞的翅膀,后盾单位每年都筹措资金为农户提供有机肥料助力农业生产,政府还发放500元至800元的产业帮扶资金。在健康保障方面,落实家庭医生签约,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政策;在教育保障方面,免除了佳佳的学杂费和教科书费,另外还补贴补生活费500元/期,营养餐补助4 元/天。一系列帮扶保障政策的落实彻底免除了李宏珍的后顾之忧,她再也不用为老人生病了没有钱医治担忧,再也不需要担心没有钱孩子读不成书了,再也不用担心搞生产缺成本了,2014年她流转过来10亩茶园,加上自家的10多亩,共计20多亩,种植烟叶5亩,年底一算账,两项产业纯收入7万余元。2015年,在政策的保障下收入持续增涨,一次性还清了为丈夫治病欠下的旧账,并且实现了盈余,人均纯收入远超“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经过精准脱贫退出程序,李宏珍户在2015年整体脱贫。脱了贫的李宏珍感慨的说“是国家的好政策把我这个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家庭从崩溃的边缘拉了回来,没有国家的好政策,我再吃苦也富不起来,脱贫不忘共产党,吃水不能忘记挖井人啊!”
脱贫后的这几年,李宏珍没有丝毫懈怠,相反就像上了发条的机器一样转得更欢快了,只要不下雨,每天还是像以前一样天光发亮就下田干活,不到晚上九点不归屋,连午饭都是早上带到田间地头吃。真是日出而作,日落不休啊!有人问她“你每天干活这么长时间,难道不累吗?”她笑笑说“国家给我们这些条件差的农户这么多好的政策,就是要借政策的东风去创造好生活,不等不靠,不能躺在政策上吃饭,国家越扶持就越要拼命干!”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子能说出这么有志气的话,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经过几年的打拼,到2020年,李宏珍已经修建了一幢四间三层的洋房,造价达30多万元,家中添置翻耕机1台,割草机1台,三轮摩托2台,加上其他的小型农机摆满了一间生产用房,真正的迈入了小康之家的行列,如今的生活甜如蜜,女儿李振佳也大学毕业考取了教师资格证,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难怪她现在一天到晚都笑眯眯的。
富起来的李宏珍没有忘记众乡亲,村里年轻人大部分都出去打工,左邻右舍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残,田地无人耕种,对登门来要求把土地流转给她的乡亲,她都来者不拒,一一接受,而且付给他们高于市场价的流转费,同时给他们提供务工的机会,带领周边的乡亲共同致富,今年,她一下子流转到了12户共50亩烟叶地,30亩茶叶田,这些土地分布在社区方圆8公里范围。她说“这样种田需要拖着农机东奔西跑,费事费力,并不赚钱,但也不能让国家的田抛荒,国家对我们群众这么关心,我们也要为国家分点忧,好在国家又开始了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帮扶单位城管局去年又为我们整修了机耕道,干活也方便,问题不大。”
“采访”结束,笔者也感触良多,觉得像李宏珍知党恩,感党恩,吃苦耐劳懂技术又能带动乡亲一起奔小康的新时代农民就是产业振兴的中流砥柱,应当大力宣传他们的成功案例,把这些致富带头人推向前台,培养千千万万个“李宏珍”,把巩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