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 华声社区>社区人物>正文

脚踏高跟鞋的她 一人种稻220亩

2018-05-25 13:50  [来源:长沙晚报]   [编辑:唐亚琴]
  长沙晚报5月25日讯(记者 钱娟)脚踏高跟鞋,一头披肩长发,浑身干劲十足,这是长沙县新型职业农民郑密午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敲打键盘,拨弄手机,水稻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传统耕作方式正在被改写。从“种田”到“管田”,记者在路口镇麻林村的田间地头见识到了2.0版种田新模式。

  田间地头上演机器“总动员”

  “穿高跟鞋照样种田,我们农民也爱赶时髦。”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昨日,记者来到麻林村,大片的禾苗宛如青纱帐,郑密午正踩着黑色高跟鞋走在田间小道上。“老彭,眼下正是水稻分蘖的时候,气温高,防治病虫害可不能马虎。”稻田水位低,容易产生病虫害,火眼金睛的郑密午忙给贫困户彭劳动家的稻田打上一剂“预防针”。

  开着小汽车,穿着白衬衣,脚踏高跟鞋,对先进农业生产理念和技术如数家珍……长沙山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郑密午是“新农人”的代表。在郑密午眼中,1.0时代的种田,靠天吃饭,劳动强度大,种田效益低,这是父辈没能走出的困境。

  2004年,变化悄然发生,长沙县试点水稻种植机械化,一辆收割机开进了路口镇的田间地头,正在田里弯腰割禾的郑密午看到了希望。“一台收割机,效率抵得上40个工人。”郑密午打起了算盘,有了收割机,自家稻田不用愁,周边农户的田也可以集中收割。说干就干,第二年,郑密午自掏腰包购买了两台收割机、一台旋耕机,寻思着把人从地里解放出来,向“机器种田”的2.0时代转变。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传统的水稻耕作方式正在被改写,取而代之的,是田间地头轰鸣作响的农机具。直径达1米,多旋翼,自动按预设轨迹“刷田”洒药,新型无人植保机等正成为田间地头的“战斗机”。全程不落地,两脚不沾泥,成为新一代种粮大户的写照。

  “机械化帮了大忙,一个人就能轻松种植220亩优质稻。”郑密午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优质稻早稻亩产390公斤,晚稻亩产500公斤,田埂上还套种了黄豆,稻田里养了鸭子,一亩田多份收益,去年220亩稻田总产值突破70万元。科学种田,越种越甜,郑密午尝到了甜头。

  贫困户进课堂学农业技术

  “眼看着就要浸种了,晚稻种什么效益高?”66岁的彭劳动正为种什么发愁,主动敲开了致富能人郑密午的家门。“老彭,试试优质稻,高产高质又高效。”郑密午给彭老支招。这样面对面送技术、传经验的场景,成了麻林村一道独特的风景。

  不久前,郑密午自掏腰包组织的2018年产业扶贫晚稻种植技术培训举行,来自路口镇明月村、麻林村、龙泉社区的37户贫困户不仅领取到了晚稻种子,还接受了一场关于怎样种田的“头脑风暴”。从9时到12时30分,郑密午从种子用量、浸种消毒到播种时间、抛秧技巧等,全面展开培训。台上讲得过细,台下听得入迷,不知不觉已过了饭点,老乡们不时拿起手中的笔记录技术要领。

  作为当地村民眼中的“致富带头人”、长沙县精准扶贫“五朵金花”之一,郑密午2013年就开始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长沙县启动精准扶贫工作以来,这位80后女强人更是巾帼不让须眉,主动伸出援手,为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产业帮扶,因户施策,免费为贫困户提供种苗和生产物资,带动贫困户种植优质稻,养殖土鸡、黄牛等,还搭建平台帮忙销售,采用保底收购等方式,带动当地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路。
扫码关注公众号
分享到微信

欢乐迎新年

长沙市政务服务工作“揭榜竞优”现场观摩活动走进世界计算·长沙智谷

长沙望城再启“买房送车”活动,双11送出奔驰汽车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