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12月14日讯(通讯员 刘文)12月11日,“律校融合·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暨大学生普法志愿者培育”大型公益普法活动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举行。
本次活动由长沙市律师协会乡村振兴法律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办,旨在践行长沙市司法局《长沙市“1名村(社区)法律顾问+1名大学生普法志愿者+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实施方案》,加强大学生乡村振兴法律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培育“1村1名大学生普法志愿者”。长沙律协乡村振兴委全体委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法学专业教师和500余名法律系学生参加。活动还邀请了湖南农业大学、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望城分局、长沙市望城区检察院等部门乡村振兴领域专家参加。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凤健主持开幕仪式后,长沙律协乡村振兴委主任张作辰向同学们介绍了长沙律协乡村振兴委过去一年为乡村振兴事业所做的主要工作,并表达了对同学们参加乡村振兴事业的欢迎和期待。湖南农业大学副教授陈叶兰向同学们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长沙市望城区检察院检察官欧阳妮以“耕地保护 公益诉讼”为题,向同学们讲解了公益诉讼、自然资源保护和乡村生态振兴的关系。
活动现场,长沙律协乡村振兴委副主任徐芳、刘琴以“探索大学生法律服务乡村新模式”“律师视角下的乡村振兴法律服务”为题,向同学们讲解参与乡村振兴法律服务的方式和途径。长沙律协乡村振兴委委员魏语珊、谢龙、李铁华分别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要组织机构及其职能”、“法律振兴乡村实务案例”、“让法律之光照亮乡村”为题,结合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乡村振兴的法律知识,并分享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乡村振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法律则是保障这一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石。”参与活动的同学们纷纷表示,对乡村振兴事业尤其是大学生普法志愿者工作内容有了进一步了解,不仅学到了丰富的法律知识,还深刻认识到了法律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
“应当通过开设课程、组织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乡村振兴的法律需求和政策导向,让学生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温雅琴表示,将继续加强与长沙市律协等乡村振兴相关部门的合作与交流,积极打造无边界联合育人模式,共同探索法学教育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为培养更多具备乡村振兴法律知识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学生们在普法实践中加强对所学各科法学专业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提高自身专业能力。”长沙律协乡村振兴委副主任徐轶在会上表示,乡村振兴法律服务牵涉行政法、民法等各个法律领域,法学专业大学生担任普法志愿者,协助村(社区)法律顾问对乡村提供法律服务,不仅能帮助乡村地区弱势群众,还是实现法律服务力量下沉的方式之一。此次活动不仅加深了大学生们对乡村振兴和普法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也激励了他们积极投身到乡村发展事业中去的意愿。接下来,长沙律协乡村振兴委将继续开展此类活动,推动大学生乡村振兴法律人才队伍培育,鼓励大学生们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审:夏博 二审:卢小伟 三审:蒋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