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6月25日讯(通讯员 何胜祥)长期以来,郴州市汝城县着力加强农村地名管理,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为汝城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贡献应有力量,让“乡村著名行动”有为有位。
“三个到位”,夯实“乡村著名行动”根基
汝城县积极打造乡村地名文化宣传阵地,推进地名文化进村居。各乡镇充分利用乡村文化墙、电子显示屏、宣传栏、公告板等阵地,融合文化旅游、特色田园建设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提升地名文化可见度。同时,结合“三下乡”活动、乡村赶集日,广泛开展乡村地名文化宣传,共举办宣传活动10场,制作地名文化宣传片1个。通过乡村地名文化宣传活动,增强了群众对地名文化知识可感度。汝城县民政局自筹31.66万元,将井坡镇、马桥镇列为“乡村著名行动”示范区,设置184块乡村地标;结合乡村振兴创建市级“宜居乡村”建设,以点带面推动“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发动51个村自筹资金153万元,设置了1275块乡村地标。汝城是“千年古县”,地名文化积淀丰富,濂溪书院、文塔、热水温泉、绣衣坊、沙洲“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等地名,承载着悠久历史和生动文化,这些代表着县域历史、地理、民俗、红色文化的古地名,得到了有效的传承和保护,如沙洲“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已经成为汝城县乡村地名的“新名片”。
“三手同抓”,织密乡村地名网
根据新颁布的《地名管理条例》,捋顺了相关的审批程序,并严格落实备案公告,目前汝城县共完成了12条乡村地名的命名、更名审批备案;另外有井坡镇、马桥镇的乡村道路批量命名和卢阳镇的“东安路”命名手续正在办理中,新命名的地名全部符合汝城县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征。专门聘请了1名档案管理员,档案库房配备了“八防”设施,安装了监控,消防设施、监控报警系统,2023年,汝城县投入3.8万元,将所有的地名档案进行重新整理归档,确保每一份地名档案的规范性、严谨性和永久性,保持延续性和备查性。汝城县充分发挥地名管理委员会的作用,形成了由民政牵头,各部门协同推进的地名协调管理机制。2023年汝城县完成交通运输管理局审批的4座桥梁和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审批的2个广场,后续乡村地名命名更名审批手续由交通运输管理局负责的事项已经衔接到位,相关程序正在有序进行。
“三措并举”,建立乡村地名标志体系
科学设置地名标志,所有地标的设置严格执行《地名标志》(GB17733-2008)的标准,采用蓝底白字的简约风格,反光膜材质,质量等同高速公路的路牌。同时更注重标志的实用性和美观性,在“乡村著名行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部分地标款式做出调整,将2-3个自然村的地标合并设置在同一块地标牌上、部分地标设置箭头、在地标上增设二维码。加强对地名标志的管护工作,建立了地名标志的定期检查和维修制度,对损坏或模糊的标志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确保地名标志的清晰度和准确性。创新地标模式,推动二维码技术在乡村地名标志中的应用,2024年汝城县在乡村地标上新设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地标信息的详细介绍,提供精准的位置信息,包括名称、位置、历史背景等,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应用手机地图进行导航,快速到达目的地。
下一步,汝城县将继续做好地名管理工作,努力提高社会效益,提升群众认可度和乡村地名管理水平,促进地名文化的宣传和保护。让群众关注地名背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使老地名得以复活和传承,激发公众对地名文化的兴趣。促进地名文化传承,将地方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融入宣传中,有效传播地方的文化特色。
(一审:蒋宇 二审:蒋俊 三审: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