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 华声社区>社区人物>正文

肖志华:“家长的口碑,就是我最好的奖杯”

2024-06-16 15:31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黄爱民]

  华声在线6月16日讯(通讯员 王玖华)6月16日,肖志华像往常一样,走进新民村,看望他的帮扶对象,黄小花(化名)同学的奶奶和父母来了。当69岁的江奶奶接过肖志华送上的牛奶等礼物时,简陋的屋堂荡去一串串欢乐的笑声。

  “孙女黄小花就读花门三中初中以来,肖校长通过家访摸底,了解到我家是村里的低保户,儿子儿媳都是残疾人,生活困难的情况,就把黄小花列入他的帮扶对象,除了每年2次享受国家困难家庭困难补助政策外,逢年过节,上门看望,比亲戚还要亲呵。”江奶奶动情地说。

2.3.png

  “像关爱黄小花这样困难家庭的学生,多得数不清了。”副校长陈二明说。今年6月5日,学校举行的赵吴清基金第26期资助困难学子颁发仪式上,当场为42名困难学生、优秀学生、优秀班主任发放1.8万元的资助金。2011年9月,花门三中校友、爱心企业家赵吴清先生倡导发起成立“赵吴清奖学助学基金会”,累计为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20万元以上,成为情系桑梓,奖教助学的典范,而肖志华则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2.png

  为使赵吴清校友关爱家乡建设,资助教育事业发展,肖志华充分运用他的资源优势,与校长赵鹏华一道经常短信、电话问候远在苏州创办公司的校友赵吴清先生,这使赵吴清校友更加倾心家乡的教育事业,加大对困难学生、困难家庭、优秀学生、优秀班主任的奖助力度,把基金会搞得红红火火,构成当地一道独特的靓丽风景。

  2020年,肖志华从花门四中进入花门三中,担任后勤副校长,具体负责整个花门三中片校的财务工作,协助校长抓好管理及学生资助工作。

  花门三中,位于巍峨的黄龙大山脚下,毗邻G234国道,交通便利,风景秀丽。学校建于20世纪40年代,起初为私熟办学,1965年改名为黄龙中学,1991年更名为花门三中。70多年的风雨苍桑,70多年的斗转星移,花门三中人接过一代代教育接力棒,前仆后继,砥砺前行,学校不断发展壮大,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学子,还有多人考入了清华、北大等知名学府,创建了双峰教育史上的“花门奇迹”。

  “能来花门三中这所名校工作,非常荣幸;能为赵鹏华校长打“下手”,倍感高兴。”肖志华唠出了他的心里话:自1999年娄底师范毕业后,同年参加工作,分配在花门一中当班主任,先后转战花门一中、花门四中,2020年调入花门三中。从教25年来,当过班主任,搞过行政管理,唯独没有搞过后勤工作。但他是天生抓后勤的好手,3年多的时间证明,肖志华抓后勤,越抓越得心应手,越抓越有特色,后勤工作风生水起,成绩斐然,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全校师生的认可。

  校长赵鹏华对肖志华这个“搭档”非常满意:他担任后勤副校长,即是“贤内助”,又是“大管家”,食堂管理大变样,学生吃的是“营养餐”,吃出了安全、健康。资助困难学生,台账建得清清楚楚,资金发放得明明白白,一分一厘都打到了家长的银行卡上,帮助困难学生家庭,迈过一道道难过的坎,都夸校务会有眼光,选肖志华担任后勤副校长,选对了人。

  “肖志华不简单,虽然没有抓过后勤,但他虚心好学,不耻下问”。王宝珍老师很佩服肖志华的能力:记得2020年下学期,肖志华一当上后勤副校长,就深入学生家庭搞调研去了。这一去,整个三中片,包括三中本部、樟木、新民、黄龙、人民5所学校的困难学生家庭,都走了个遍。不久,困难学生台账,财务、资金等管理办法就出笼了,为建立困难学生资助机制,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你看,学生姓名、监护人姓名、打款金额、发放时间都登记得一清二楚。”肖志华拿出2024年上期困难家庭补助花名册解释:困难补助资金分三大类型:小学补助312.5元/期,中学寄宿生补助750元/期,中学非寄宿生补助375元/期,每年的上期和下期,由县财政按册统一打卡到户,杜绝了暗箱操作,坚持公正公开透明,每分钱都落到了家长的腰包里。3年来,花门三中片共发放困难资助资金815人次,补助金额25万余元,在社会、家长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去年12月中旬,肖校长冒雨来到我家,询问2个孙子孙女的补助金打到了卡上没有,一查,果然多了900多元,这种扎实的作风令人感动。”黄山村困难户72岁的匡爷爷,对肖志华充满了感激之情。

扫码关注公众号
分享到微信

欢乐迎新年

长沙市政务服务工作“揭榜竞优”现场观摩活动走进世界计算·长沙智谷

长沙望城再启“买房送车”活动,双11送出奔驰汽车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