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11月12日讯(通讯员 杨剑啸 刘平 王贵)有一种追求,看似淡静无奇,却能成就不凡的业绩;有一种热爱,看似朴实无华,却可辉煌人的一生。常德市澧县第二人民医院的陈茂辉医生,就是这样一个有着执着追求,热爱中医,孜孜矻矻,甘于奉献的人!在他质朴的外表下有一颗医者仁心和一身的回春妙术,他行医三十多载,带给一方百姓健康福泽;他出色的医术和超然的医德,有如春风吹进边远山区千万户家庭。古语云,“不但针经熟,言谈语语真。练形如铁佛,信手合铜人。”,熟悉陈医生医德医术的人说,陈医生可谓是湘西北中医界的“铁佛”和“佛手”,那么他与中医缘起何时?行医路上又充满着怎样不为人们所熟知的经历、深悟与传奇?
陈茂辉,1966年生,中共党员、主治医师,现就职于澧县第二人民医院门诊部中医全科,兼任门诊部主任。他扎根中医,致力于临床工作34年,患者覆盖甘溪滩镇、码头铺镇、火连坡镇,同时辐射周边湖北、湖南十几个县市,是澧县西北地区中医界翘楚。他凭借高尚医德、精湛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医院门诊处经常有前来就诊的老奶奶、老嗲嗲说道,“我是专门来找陈茂辉医生的!”。当走进陈医生的诊室,患者感受最深刻的是他标志性的亲切微笑,是他接诊时冷静沉稳的气场和切脉时的那份专注,以及与病人交流时亲人般的耐心。
出身医学世家 植根山区农村
陈茂辉医生出生于澧县洞市乡的中医世家,其职业选择与成长和父亲陈清华老医生的中医学术思想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密不可分。
陈清华先生现已过世,他在世时是当地方圆几百里享有盛誉的中医大师。解放初期曾拜湘西北顶尖名师胡超然、高子谋等著名老中医门下,与著名中医唐鹤庭老先生师出一门。陈清华先生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是老百姓可亲可敬的健康守护神。他非常重视中医药学的传承,在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方面毫不保留,师承弟子除儿子陈茂辉外,还有昌先高、吴孝文、王本法、胡志争、夏发祥、唐汇军、黎猛、汪勇军、陈德涵等。上述十几名弟子,一部分早年考进了医学院进一步深造,一部分则在弱冠之年前就直接走上了工作岗位,在湖南各地行医,均造诣深厚,事业有成,陈清华老先生可谓是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从小在父亲的耳濡目染和示范教学下,陈茂辉医生立志从医,为解百姓病痛而刻苦钻研, 最后步入医学道路……履行自己儿时的壮志。陈医生曾有机会走出山区,到经济更发达的城市行医,但他却选择留在了山区。有人不解,他也只是埋首医病开方笑而不语,只有当家族中小辈外甥缠着问起的时候,他才说句:“我做医生不仅只是选择一份职业,更重要是为患者解除病痛带来福音,医生这个职业,能彰显一个从医人的医德和品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仍缺少医疗资源,作为共产党员,舅舅我留在山区,能帮助更多的父老乡亲。”目前,陈医生的女儿、侄儿、外甥在其影响下都在从医,可以说,陈医生一直在牢记着父辈的叮咛,在践行着中医事业的薪火传承。
传承创新中医,医术古为今用
陈医生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从小背诵《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濒湖脉学》《汤头歌括白话解》等基础性中医学书籍,后来进入医学院后通过努力完成学业,特别对《黄帝内经》《金匮要略》《瘟病条辨》《傅青主女科》《小儿药证直诀》等大部头中医古籍刻苦研读。从医三十多年,对中医理论融会贯通。他在临床工作中,临证问疾,抓主症,辨舌脉,望闻问切从不漏掉每一个环节。特别注重祖国医学“天人合一”理念,人体各器官的整体观,强调辨证论治,因此理法方药丝丝相扣,从不开无汤头之方。他对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如:胃病,心脑血管疾病,皮肤病 ,腰椎间突出,颈椎病,关节炎,阳痿早泄,男女不孕不育,脑萎缩,脂肪肝,痛风等疾病的治疗,都有较独到的方法,其好转率和治愈率都较高。
皮肤病中的神经性皮炎、剥脱性皮炎以及花斑癣等,其均具备“痒"之症,痒属于风,他根据《内经》理论中脏腑学说,结合阴阳五行学说,把这些疾病谱归为脏腑辨证,针对“肝"进行辨证施治,均取得了显著疗效。
石门子良58岁的患者刘某福至今还记得,他因患剥脱性皮炎,在多家医院诊治效果不佳,转至省会某三甲医院就诊,该家医院建议他交8万元住院治疗,老刘家经济困难哪筹得了8万元啊?老刘经人介绍来二医院找陈茂辉治疗,陈医生只用15剂中药600元,就将他的顽疾剥脱性皮炎治愈了,从要预交8万元到总共只用600元就根治痊愈,老刘的叹服和感激,是任何语言也描绘不出的。
长沙37岁某高校女教师陈某兰,结婚8年经多方治疗怀不上宝宝,后慕名访到了陈医生,微信寻诊一年后诞下了一健康男婴,陈老师一家子喜极而泣……
新冠疫情以来,肺结节发病率高,一些医者认为只能定期复查,无药医治。而陈医生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古为今用,参考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中经方行加减治疗,效如桴鼓,肺结节病患多获得好转或痊愈。
农村山区患者多因体力劳动患膝关节滑膜炎、半月板损伤。西医针对此类患者多行膝关节积液穿刺抽液,再注射玻璃酸钠等药。然而此类患者很容易反复发作。博大精深的中医,对此有没有好的办法呢?陈医生夜不能寐,进行反复深度思考,他翻阅大量中医古籍研究了一整套治疗方案,针对正气不足、风寒湿邪侵袭进行内服外敷,患者每获奇效。
脑萎缩一病,陈医生参考《石室秘录》上病下治法,从温肾阳,补肾精,益气血用药治疗,使众多患者病情大为缓解。
萎缩性胃炎,陈医生立足中医辨证:属于脾胃虚弱,久病伤于胃阴或者肝郁化火伤津,采取健脾养胃,生津清热或佐以疏肝解郁之法,屡有显效。
随着时代发展与变革,疾病谱也不断更新。陈医生在专业领域思路每每与时俱进,在中医思想上取其精华,从治疗身体健康向身心健康观念转变。临床上重视心理疏导的同时结合中医情志致病因素进行辨证用药,如焦虑症、偏滞性精神病,抑郁症等,治疗方案均具有独到可取之处。
践行医德医风,关心群众疾苦
作为一名医生,仅仅医术过关是显然不够的,还需要一颗柔软的心和善良真诚的品质。陈医生在行医中注重医品和医德,才获得患者的认可和信赖。他总是从病人的角度出发,理解病人的困难,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尽力让病人少花钱看好病,能用中药解决的尽量不开西药,能不检查的就不检查,给病人开药都是对症下药,从不开大处方,不受经济因素拜金主义的影响,坚持小方治大病。很多外出务工人员通过电话微信远程求诊,陈医生给他们诊病开处方都不计报酬,有时病人抓药钱不够,陈医生会主动给他们垫钱,还不还从不放在心里,因此,陈医生在病人当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病人之间口口相传,慕名前来的病人络绎不绝,以至于他每天都不能按时下班。有时候病人实在太多了,用餐常有推迟,他甚至只能简单吃几块饼干就再接着接诊病人。面对病人的需求,陈医生总是牺牲个人时间,提前30分钟上班,就连上洗手间也是一路小跑。陈医生的病人大多来自周围山村,这些患者一般是自己实在忍不住疾病的折磨才会来看病,真的是来镇里看一次病都难,一旦来到诊室,陈医生不忍心让他们等太久,总是一而再的推迟下班 。即使是节假日休息,只要有病人打电话,他都会满足病人的需求。他常说:“生病不会选择时间,人家也是没办法。”朴实的话语彰显着陈医生的医者大爱。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陈医生出诊较多,那时交通不发达、出诊时间也不分昼夜、不分寒暑。夏天经常遇到毒蛇,冬季下雪的夜晚,经过被积雪压得吱吱作响的高压电线下时,心中不免一惊,寒风中也能渗出一头大汗;每遇急诊,鞋都有跑掉跟的时候。但是每当回忆起这些过往,陈医生只是憨憨一笑,“当时最大的念头就是救人,有病人在等我,我再大的困难也要立刻赶过去!”
陈医生认为对病人的理解与关心远比技术更重要。遇到无陪护、手脚不便听力不好的老年患者,是最考验医生耐心和热心的时候。对那些年岁已高的孤寡老人,他关怀有加,对患者进行医疗上、心灵上等多方面的安慰,让年迈无陪伴的孤寡老人感觉有春风暖心,有亲人、有儿女在身边……
三十多年来,陈茂辉立足农村,扎根基层,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奉献,默默地当着群众健康的守护神。他在传承岐黄薪火、弘扬国医精髓的漫漫征程里,不知疲倦地探索着、快乐着并陶醉着!他走进、融进每一位患者的心灵,他分享着他们的苦乐,他不图回报,不图荣誉,他是真正的党员先锋。他用仁心传递力量,用仁术医治疾病,带患者越过病痛沼泽重获珍贵健康。这些年他获得“奉献之星”、“先进个人”、“十佳医生”等一个又一个荣誉称号,这些荣誉承载着太多艰辛,也给他无穷无尽前行的力量!
澧县卫生健康局为陈茂辉颁发"奉献之星"荣誉证书。
陈茂辉是祖国大地上万千山区基层医生的一个缩影,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可亲可敬的天使们无私的奉献,人民的生命健康才得到有力保障,他们的职业精神承载着我们的美好未来,也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弥足珍贵的财富!
(一审:余画 二审:文杰 三审:禹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