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 华声社区>社区人物>正文

瑶族乡邮路,父子两代情——记常宁塔山“绿衣天使”胡代军、胡成刚

2023-10-26 15:31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黄爱民]

华声在线10月26日讯(通讯员 李无我 欧阳超群 肖旗隆金秋十月的常宁塔山,傍晚时分已是寒意袭人。而位于常宁市塔山瑶族乡人民政府内的一间小小的“邮室”里,灯光却依旧温暖地亮着……这一天,已退休的“老邮政人”胡代军在家里早早地准备了晚餐,见接手自己“衣钵”儿子胡成刚久久未回,便骑车赶了过来。昏黄的灯光下,他们熟练地分拣着报刊和邮件,配合十分默契。


图片4.png

据了解,这对父子都是常宁市邮政分公司塔山所劳务派遣乡邮员。父亲胡代军今年63岁,在塔山这条艰辛的邮路上,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了35载;前些年因身体原因,他把在广东打工的儿子叫回来传授“衣钵”。胡成刚今年36岁,2016年被父亲叫回来后,先学车并拿下了驾照;2017年春,他正式接过父亲的“接力棒”,继续这条高山上的“邮路旅程”。

人说塔山高,岂知邮路难。常宁塔山最高海拔1265米,是衡阳境内唯一的少数民族乡,素有“衡阳之西藏,常宁之湘西”之称,属于高寒山区,气候条件也极为恶劣。胡代军、胡成刚父子两人以爱心接力的方式,在塔山之巅的邮路上已坚守42个春秋,忠实地履行着每个“绿衣天使”的责任和担当。在42年风雨兼程中,他们心中一直怀揣着对邮政事业的赤诚和对大山人民的眷念,以无私的大爱,谱写了一曲当代邮政人的“塔山之恋”。

胡代军:凭借一颗赤诚的心,书写常宁邮政之辉煌

“塔山是大山的世界,我是塔山的儿子。”1981年,胡代军成了常宁市塔山瑶族乡的一名乡邮员。那一年,他21岁,信心满满,自豪感十足。

塔山山势险峻,常年云雾缭绕,是衡阳地区最难走的乡邮路。

胡代军刚到塔山当乡邮员的时候,还有两个乡邮员与他并肩战斗,后来都因待遇低、太艰苦而一走了之。自1999年起,他就一个人挑起了曾经三个人的担子,走村串户为群众送报送信。村子里的好伙伴曾劝他一起到广东去闯荡,说是总比窝在塔山的山沟沟里强。

“我曾经也心动过,但一想到塔山的父老乡亲需要邮政服务,我就打消了出去闯荡的念头,毕竟这是塔山联通外界的一个重要渠道,是一项无比重要、很有意义的工作。”胡代军很认真地说。

图片1.png

常宁市塔山瑶族乡有11个村,由于受大山的阻隔,人居分散,没有集市,手机信号也较差,劳务输出是山里人致富的捷径。在这里,邮政俨然成了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意义非同小可。胡代军在这里也享受了“特殊待遇”,乡政府把他当成“自己人”,在机关院内无偿提供了邮政所的办公场地,并免收水电费用。

人们常问:幸福是什么?在胡代军看来,幸福就是每天乐此不疲地为塔山瑶族乡的村民送去邮件和报刊。

乡邮员曾经是一个很“风光”的职业,走到哪都是“主角”,享受“前呼后拥”的贵宾礼遇。胡代军也不例外,每天清晨,居住在塔山上的汉族和瑶族村民都翘首以待,期盼着他早点把家人寄回的信件、包裹、汇款单等邮件送到手中,而淳朴善良的村民也会把他奉为“座上宾”,热情地招待他。胡代军认一个“死理”,他觉得村民这么信赖他,而自己又没有其他的能耐,只有更加努力地做好投递工作来回报村民。

图片2.png

2007年以前,胡代军全靠自己的双脚和自行车在邮路上进行投递,个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才能品味得出。塔山的气候变化无常,经常是山上山下两重天。邮路上,他最怕的就是下雨天,如果遇上大雨,他事先会用报披布或是塑料布将邮件包好,然后自己才穿上雨衣。下雨之后,坎坷不平的山路湿滑泥泞,自行车骑着骑着就会被烂泥巴卡死“动弹不得”,他要么吃力地推着车子前行,要么咬牙扛着车子跋涉,要么干脆将车子寄存到村民家里,步行投递邮件,从来不会因为恶劣的天气耽误投递工作。

自2007年开始,塔山的路面硬化好走了,胡代军也是“鸟枪换炮”,他自费购买了一辆摩托车驰骋在邮路上,为塔山的邮件投递提速了,这自然更让塔山村民喜上眉梢。胡代军是一个忠实、厚道的人,他经常在邮路上将自己了解的一些致富信息毫无保留地传达给塔山的村民,成了塔山村民致富的“编外参谋”。

“在塔山,胡代军是一个‘塔山通’,村民们都认识他,他甚至比我们的书记和乡长的知名度都高得多。”采访中,常宁市塔山瑶族乡的领导干部对胡代军一心扑在工作上赞叹不已,“他责任心强,埋头苦干,老百姓对他非常爱戴,实属难能可贵,也值得塔山的每一个工作人员向他学习。”

35年来,胡代军为塔山奉献了大好的青春年华,用坚守与担当,在塔山那条崎岖、险峻的邮路上,书写着常宁邮政之辉煌,谱写了一曲衡阳邮政人的精神之歌。他是衡阳邮政人“传递真情,创造价值”的一个缩影,也是衡阳邮政做好普遍服务的一个“活标本”。

胡成刚:洒下一片至真的情,续写塔山邮路之传奇

是留在广州,还是回家乡接手父亲的事业?“80后”常宁塔山汉族小伙胡成刚毅然选择了后者。

2016年,与塔山村民结下35年“邮政情缘”的胡代军,因身体原因,叫回了广东打工的儿子胡成刚,想让他接手自己的“衣钵”,为乡亲们送报、送快递、送包裹。

“当时我在广东打工的收入远比当乡邮员高,但我还是辞掉了广州的工作,接手父亲的事业。”胡成刚坦言,做出这样的选择,一方面是不忍父亲毕生心血付之东流,另一方面自己也想为大山里的乡亲们做点事。

2017年春,胡成刚子承父业,正式接过父亲手里的“接力棒”,成了塔山瑶族乡的一名乡邮员。由于原有的两个村划归另一个乡镇管辖,他的服务范围遍布塔山瑶族乡9个村的12000余汉族和瑶族群众。

图片3.png

每天下午3点左右,胡成刚都会开着他的邮车准时到达山下约45公里处的洋泉邮政支局,把乡亲们的报刊、包裹和邮件拉上塔山。“天气好,开车的话,单程差不多50分钟。如冬季遇到冰雪天,步行从山上走下来,得花2个小时以上。”胡成刚告诉记者,每到12月份,塔山上气温最低零下5-6摄氏度,步行下山取件来回得5、6个小时。

傍晚时分,胡成刚到达乡政府提供的办公场地后,会把报刊、邮件和包裹仔细分拣好。有时拖着疲惫的身子,很晚才回家。

胡成刚有一男一女两个小孩,都还在上学,妻子则在广东务工,只有重要节日才会回家。“我这份工作相对较忙,幸好家里人非常支持我,孩子在学校住宿,放假回来父母会帮我带小孩。”聊到家里的情况,平时言语较少的胡成刚,此刻眼神里有满满的幸福感,话也多了起来。

图片5.png

塔山上,天亮得仿佛比别的地方早。第二天早上7时许,胡成刚会准时把晚上分拣好的报刊、邮件和包裹背上车,一家一户地送。在西江村,民俗老板江丽君身着瑶族服饰热情地迎了上来,从胡成刚手里高兴地接过订阅的报刊说道:“山上手机信号不大好,游客闲时可以看看报。”

图片8.png

作为国家AAAA级景区,这些年来常宁塔山旅游观光的游客多了起来,西江村瑶族姑娘江丽君抓住契机,在西江漂流的源头处建起了一排排整齐的民俗,“住瑶寨、食瑶菜、品瑶茶”俨然成了塔山游客独特的感受。

前些年,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同时在塔山打响,常宁市邮政分公司也为塔山瑶族乡有需要的村民免费订阅《湖南科技报》,让他们在脱贫致富中加热升温。如今,山上的药材、蓼叶、蕨笋等特产搭上胡成刚的邮车,远销全国各地,塔山茶更是香飘四方。

图片6.png

在过去的7年里,胡成刚每天开着邮车,追着光跑,为塔山群众送去亲人寄来的“温暖”和“科技致富”的力量。他经历了辛劳和疲倦,但收获着幸福和喜悦。在他看来,陪伴着塔山村民走过春秋,迈向小康,这就是一条光明的道路。他从无数村民渴望与期盼的眼神中,读懂了“乡邮员”这份职业的光荣与骄傲。

“忠诚老实,服务热情”是阳山村支部书记肖雪荣对胡成刚的评价。胡成刚和他父亲一样,忠诚于邮政事业,全心全意践行“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他们在塔山那条弯弯曲曲的邮路上忍受孤独,克服困难,热情服务,给千家万户送去无限欢乐。

一份大山的传承,书写两代人的传奇。42个春秋,并非终点,仅是胡代军、胡成刚父子两人在塔山之巅的一个刻度,他们以爱心接力的方式,为党和邮政企业,以及瑶族乡的村民架起了一座“连心桥”,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塔山乡邮员之歌。


(一审:刘乐 二审:王亚奇 三审:禹振华)

扫码关注公众号
分享到微信

欢乐迎新年

长沙市政务服务工作“揭榜竞优”现场观摩活动走进世界计算·长沙智谷

长沙望城再启“买房送车”活动,双11送出奔驰汽车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