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10月23日讯 (通讯员 欧阳天) 走进岳塘区湘钢三校,20余首爱国主题诗词布满运动场四周每面墙壁;观书亭古韵缭绕,亭上对联“书天地文章且照肝胆,观古今气象许开襟袍”让人心潮澎湃;孔孟雕塑巍然矗立,周围励志诗词环绕;教学楼走廊上,著名诗人介绍及诗词元素点缀墙面,营造出浓浓的诗教氛围,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湘钢三校现有学生1840人。早在2000年,该校就启动了“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经典诵读工程。23年来,学校驰而不息,深入推进古诗词诵读和诗歌教学,先后获得“全国经典诵读优秀学校”“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全国孔子学堂”“湖南省诗教先进单位”“湘潭市礼文化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湘钢三校学生表演音舞诗《花木兰》。)
诗声琅琅诵经典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下午两点,伴随着轻盈的音乐,琅琅诵读声在校园飘荡,悠悠书香沁人心田。
该校负责人介绍,同学们每天下午这个时间都会诵读15分钟古诗。其中,周二下午是学习古诗时间,通过校内红领巾电视台直播的方式,由优秀学生教同学们古诗,一个学期教10首,期末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展示。日复一日的诗词熏陶让同学们成了一名名小诗人。学校成立了诗社,先后出版《湘钢三校师生自创诗词集》2期、《书香满校园》4期。
为了提升同学们的诗词底蕴,该校研究开发了校本教材《我爱吟诵》,全套分6卷,分别为“童蒙”“诗韵”“古律” “吟趣”“孔学”“美文”,分别对应6个年级,涉及古文诗词200余篇。而且,该套校本教材荣获省级二等奖。
该校还将诗词教学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英语学科,组织同学们进行古诗词翻译比赛;音乐学科,老师在赛课中挑选《踏雪寻梅》《读唐诗》等作为素材;体育学科,同学们在竞技场上诵读“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等诗词鼓舞士气;学校自编的武术操是《弟子规》,同学们一边背《弟子规》,一边习武……
诗韵悠悠润校园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今年4月,湘钢三校第四届“飞花令”决赛现场,一联联含有“云”字的诗句从小选手们口中脱口而出,竞争异常激烈。最终,1804班学生林恒毅夺得冠军。
林恒毅告诉我们,去年暑假到这次比赛期间,他一直在积极备战。比赛将“春、江、花、月、夜、云”6个字定为关键字,每个字他背了300至400联诗句。据了解,“飞花令”比赛中前10名,将被授予学校优秀文化传播大使称号,并成为校园诗词推荐者、宣讲员。
为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学习诗词的兴趣,该校每年都会组织开展端午诗会、中秋诗会等活动,每学期期末会组织开展集体经典诵读比赛,各班级也会开展名句、名篇诵读赏析活动。学校先后举办了《古辞今诵》《春华秋实》汇报演出和《万人同诵》等大型诵读活动网络直播,引起网友广泛关注。由学校师生表演的音舞诗《爱莲说》《临江仙》《满江红》等节目登上了省、市演出活动舞台。
同时,该校积极探索诗词教育教学。市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培养小学生古诗鉴赏的策略与研究》《小学语文课堂古诗词类比教学》均圆满结题。学校立项规划课题《小学生国学经典吟通的实践与研究》,成果在湘潭市第五届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评奖活动中荣获特等奖。2020年,《小学国学经典教育“翻转课堂”创新实践研究》荣获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并成为教育部在第四届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案例。学校教师的诗词鉴赏论文《怎样指导学生鉴赏<芙蓉楼送辛渐>》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
诗心俱与人品长
红军长征胜利纪念日,全校师生激情吟诵《长征》,重温历史,传承民族精神;教师节,同学们集体诵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向老师献礼……
湘钢三校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诗词教学中,每年度新生开笔礼上,通过诵读诗词,引导学生讲文明、懂礼仪,培养学生优秀品格;将古文诗词中名言警句汇编成册,教导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自由则国自由”……给学生以精神上的滋养、激励和启示;在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活动中,将学校自编的“我是主席家乡人,我做文明小市民”宣传小诗印发给学生,通过“小手牵大手”活动影响更多的人,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
学校传统文化传播大使张雅楠同学说:“诗词的学习让我获益良多。我喜欢唐朝诗人高适,他的诗充满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他从一个普通的少年,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成长进步,克服了‘口吃’等各种困难,最终成为唐朝唯一封侯的诗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诗教不只是教人读诗、背诗、作诗,更重要的是诗心的养成。”湘钢三校校长周建表示,学校将继续积极引导同学们在记住名诗佳作的同时去寻根,寻民族精神之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厚实人文底蕴,从而培养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
(一审:邓望军 二审:石伟 三审:禹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