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 华声社区>社区文化>正文

三代人的回忆:清苦鲜香霉豆渣

2023-09-20 09:56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黄爱民]

  华声在线9月20日讯(通讯员 熊其雨)霉豆渣是湘北、湘中、湘南地区,甚至是许多湖北佬记忆里的珍馐,走在当地的菜市场,随便找几个陌生人说起,一定能勾起有关三代人的回忆。对于在长沙生活的80后湘北人而言,霉豆渣汤是鲜甜的;而在不少60后眼中,霉豆渣要略带一丝苦味,才能体现那个年代经受的磨难和考验。“在长沙太难得吃到了,如今吃来还真是鲜,只是差了那么一点点味苦。”有一年的餐桌上,一位老者发出的感叹,这是我们这些后生伢子无法理解的。

  霉豆渣是以豆腐渣为原料,在一定工艺条件下自然发酵而成的一种食品。根据我母亲的口述,她自记事起,乡里就有打豆腐的习俗,逢年过节或家有红白喜事时,豆腐是席间不可少的一道菜。做法不同,风味也各异,有煎豆腐、油豆腐、豆腐丸子、腊豆腐干、豆腐乳等。而豆渣虽是打豆腐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经过一番妙手处理,其味道却极其勾人味蕾。

  选农家自种的本地长粒黄豆,将干瘪、霉变、虫眼的挑出,端起盛有黄豆的竹筛站在风口,通过上下、前后抖动,借助风力和人工挑选,将杂屑、石粒和土块筛出,只选用完整、饱满的豆子,反复洗净并在水桶中浸泡一晚,待水面表层出现小气泡,且可闻到豆腥味时,黄豆表皮也逐渐出现波浪形皱纹,用手轻捏,可顺势滑动并自然分为两瓣,这就意味着黄豆“喝饱了水”。

  架场打豆腐,哪个都当不得老师傅。用木升子(旧时农村盛粮食的木器具,由四块梯形木和一块正方形木组成,用榫卯或锔钉连接,上方是正方形,下面封口较小)盛出5斗黄豆(每斗2斤,共10斤)备用。传统的手工做法,是一人手推麻石磨子,一人用调羹窊出黄豆,有节奏地放入上层石磨的洞口,经过来回转动,就可将一粒粒黄豆研磨成浆,浆水经由旁边的槽口流入提桶中就可以了。也有懒人做法,即用打浆机磨浆,其特点是浆渣分离快、制作效率高,缺点就是会破坏黄豆的肌理,口感和香味也会大打折扣。

11212d67cff398ef70312af3af218e6.jpg

  将豆浆和豆渣过滤后,豆渣需用柴灶小火焙干,期间不停翻动,微糊的锅巴也要捡去;因豆渣余温太高则烫手,温度太低则捏不成坨,等到渣熟水干、不冷不热时,要像捏饭团一样将豆渣使劲捏紧。找一个脚盆或纸箱,底下铺一层稻草,再将豆渣坨子摆放在稻草上,每个间隔3厘米左右,第一层放满后,需再铺一层稻草,将豆渣在反复堆垛后,将其静置在温度较高的房间或床底下自然发酵,早上和晚上,也要勤快地查看并翻动豆渣,以保证上面均匀地长满白色菌丝。反之,如果霉“上头”了,长了乌霉或绿霉,则不建议食用,首先是有苦味,其次是怕中毒。一位资深的生物教研员曾跟我解释,这种天然的发酵菌,就是依附在稻草上的对人体有用的毛霉菌。豆渣中含有着丰富的植物蛋白,毛霉菌为其发酵创造了有利条件,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毛霉菌,其中的蛋白质才会被分解成各种各样的氨基酸,霉豆渣才会因此变得鲜美。

  这真是一门手艺活:如果箱温太高,稻草上凝结的水蒸气滴入,豆渣则会发苦;倘使温度太低,豆渣没霉过芯,就容易散坨,则看似一盘散沙,切时不能成型。老师傅会根据天气的变化来操作,一般2至3天后,就要把最上层的稻草揭开拿掉,防止蒸汽凝水后往下滴。随后,老师傅用刀试切,如豆渣内里紧实且无空洞,颜色也由白色变成淡黄色,这就意味着大功告成了。寻个晴好天气,用干抹布揩掉杂草、碎屑,改刀成小拇指粗的丝状,晒成蹦脆的酥壳,像麻花一样一掰就断时,就可封袋保存了。遇阴雨天气,也可将霉豆渣切成细丝吹成阳干,放盐抓几下进坛子,家里来客随抓随做,简单撩撇。

  将猪油或菜籽油下锅,放入半瓢长江水烧开,加霉豆渣盖锅盖同煮,起锅时只放盐和新鲜大蒜叶,其汤味道鲜美,豆渣沁甜绵软,真真是“到穴位”。如今,在长沙一家名为“细红土菜馆”的湘菜馆里,也有一味“土豪版”霉渣汤,厨师会放入几两肉末,点缀少许葱花,味道更鲜也更有卖相。

  想来,在秋凉如水的夜里,倘若每人端一擂碗霉渣汤开喝,直到大汗淋漓、拍案叫绝时,我相信,乡愁此时也会和半弦月一样,缓缓地从心头升起……


(一审:余画 二审:卢小伟 三审:谢峰)

扫码关注公众号
分享到微信

欢乐迎新年

长沙市政务服务工作“揭榜竞优”现场观摩活动走进世界计算·长沙智谷

长沙望城再启“买房送车”活动,双11送出奔驰汽车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