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8月30日讯(通讯员 石海 果园镇 供图)长沙县果园镇花果村紧紧抓住近郊乡村游成为文旅消费市场新趋势这一机遇,不断开拓创新,以改善水面水质为抓手,扮靓生态环境,做活龙虾产业,打造近郊乡村休闲胜地。并以村集体为主导引进文旅企业,实现一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一条“花果特色”的共富之路,实现产业迭代升级,村民们的生活环境好了,荷包逐渐鼓起来了,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日,记者跟随省、市、县河长办相关成员一起采访了花果村小微水体管护示范片区项目建设情况。
黑臭水塘变成了秀美风光区。
如果不是听花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冯广介绍,记者很难将眼前一派秀美田园风光的花果村与黑臭水塘联系起来。
“以前可不是这样,大家以养猪为业,粪污和生活污水都排到张公塘里、河里,臭气熏天,一到夏天蝇蚊乱飞。”2015年之前,花果村超200头以上的大型养殖场多达15家,环境污染严重。花果村痛下决心,开展人居环境治理,退出传统生猪养殖,转型特色种养结合。2016年底,村里所有大型生猪养殖场全部退养转产。
整合统筹项目资源,花果村开展小微水体整治,疏通河湖“毛细血管”,坚持大小共治、水岸同治,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将一处处小微水体悄然转变成了“小微景点”,从“脏乱臭”蜕变成“畅清美”。
现在的张公塘达到了地表水Ⅲ类标准,一汪碧水映衬着绿树红花、粉墙黛瓦,真正实现了水清岸绿,美丽宜居。张公塘片区也获评长沙市级小微水体管护示范片。今年1月,在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示范案例》中,花果村“厌氧池+人工湿地+生态塘处理+农业利用”治理技术成功入选,成为14个首批案例之一。
水变清了,环境美了,生态种养殖应运而生。
冯广告诉记者,目前全村龙虾养殖基地11家,另建有400余亩特色水果基地、50余亩芦笋基地、60余亩药材基地,观赏鱼、黄骨鱼、甲鱼等特色水产业均为花果村的产业增添光彩。2022年,花果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5万元,村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发展起4家民宿、9家农家乐、23家农业企业……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据介绍,2022年果园镇引进新希望集团,在花果音乐湿地公园先后打造“秘途”露营基地、“悦方”音乐餐厅、花果书院、音乐喷泉等系列景观,汇集餐饮、民宿、娱乐、游玩等于一体。目前,该片区周边发展花果虾养殖3000多亩,每亩净利润可达6000多元。同时,果园镇还将花果虾基地纳入到田汉艺术小镇农耕文化园建设范围,形成了与浔龙河、田汉文化园的有效互动,发展了钓虾、吃虾等休闲产业。通过连续举办龙虾节打造品牌,花果虾已经成为长沙市周边的网红产品、湖南省驰名商标。
(一审:谢振华 二审:刘乐 三审: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