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 华声社区>社区文化>正文

远逝的渡船和摆渡人

2023-07-24 10:40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黄爱民]

  华声在线7月24日讯(文/刘文欣)从小在资江边长大,岸边的大槐树下,有一个码头;一只渡船;一个摆渡人。

  童年时,我与我的伙伴们每天乘着渡船往返于对河两岸,度过了天真烂漫的时光。它送我们走出家乡,走向更远的地方。虽岁月已久,但对它记忆犹新。

图片 2.png

  家乡湘中,是一个多山多水的地方,两岸山峦叠嶂,风光旖旎。住在资江边上的人家,出门要走水路,行船走水是本分,每一户人家都有船儿,男女老少都会划船。村里人们过往频繁,连接对岸大路的渡口码头是资江水乡的通道,青石板镶嵌的一级级台阶,光滑平整而伸向河面;渡船是隔河柤望永不沉没的一座浮桥,遮阳挡雨的竹蓬船,船夫可在船上居家生活;摆渡人是一个懂水性又勤奋的老头,无论风里雨里,春花秋月,酷暑寒霜,雪花飘飘,他划动的船儿在资水中永不停歇。

图片 1.png

  渡船,在曾经济落后的水运时代,每一条河流流经的码头上,都有这样的船,它既运载人也驮着牲口过河,是那个时候人们对社会公益事业共举的产物,沿河两岸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它的建造与维修都是集体的。摆渡人是村里身强力壮的老年人,各个摆渡人的开支各有不同,有的开支不够,就需要自己到两岸的村庄里去筹措少了的那份开支。过年过节空闲的时候,他便可到村上的富裕家庭里去“化缘”,对这种修路架桥、筹措渡船款、帮扶济困等古往今来的传统习俗,村上有的拿钱、有的拿粮、有的拿过年的糍粑、腊肉……而摆渡人挑着箩筐,在村里穿梭,饿了随便到哪户人家能喝上酒,吃上饭,返回时总是挑着满满的两箩筐回去。这一过程在当地叫做“划渡船米”,住在资水岸边的每一户人家,每一个人对于乐捐善施从不会拒绝,内心是乐意的,支持的。

  小时候,记得家乡渡口的摆渡人是一个60多岁的老头,因为人心善,脸瘦,又黑,下巴颏儿蓄着胡须,爱吃零食,吧着旱烟,在雨天背着簑衣,戴着斗棚,人们就给他取了一个滑稽幽雅的绰号“次老鼠”。他是一个俏皮可爱,和霭可亲,对摆渡敬业的人,平日里尊老爱幼,爱说笑话,从不偷懒。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他是这条河上一个合格的摆渡人。

  每年端午过后的夏天,是河流丰水期,又逢暑假,天气炎热。资江边的孩子都知水性,都会游泳,大伙儿都喜欢在河水里嬉戏闹、打水仗、摸鱼虾、打泅泡。“次老鼠”更是游泳高手,他喜欢在河里放网捕鱼,常常把捕捞到的鱼,送给过河的人们拿回家里去吃,从不要别人的钱。有时趁他收鱼网时,我们就俏皮的钻到水底去,牢牢抓住他的网,他在船上通过几次都提不起网来时,就以为是被水底下的什么杂物缠住了网。只见他消瘦的身影立在船头,打着赤膊,嘴里喃喃自语“娘卖乖,又是哪里缠住了。”扑通跳到河水里游泳去取网。这时我们便蹦蹦跳跳到渡船上,用浆叶划动船离他向对岸驶去,在他的船上进行翻箱倒柜“操家”,把他藏的花生、红薯片、糖果、瓜子等零食都拿出来吃着,并兜在袋子里,他在河水中追着船儿游弋着,笑呵呵地说“你们拿着吃,拿着吃,少了赶墟再去买,沒吃完要打你们的屁股”。 他对孩子们的吵闹,从来不生气,他把自己日积月累舍不得吃的零食,逗着分给来船上玩耍的孩子们吃。后来我们懂事了,再没有“操过” 他的家。

  村里的人说,“次老鼠”年轻时是驾船的一把好手,力气大又灵活,险滩拉纤、放毛板船、放木排、过洞庭、下武汉、在长江里迎风斗水,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他与水打了一辈子的交道,在每次抗洪抢险中,他都舍生忘死在第一线,为征服自然,把一生无私奉献给了水运事业。他归隐到这渡船上后,河流、渡口、船儿便成了他的家。

  当地乡村兴赶墟,每五天一场,人们把自己产的农产品运到市场上,进行自由买卖,这一天也是他最忙碌的,往返过河的人多,为了不耽误摆渡,他很少去镇上赶墟,他的衣服破了缝,缝了破,很多补丁,朴实无华的身上,却有那敬职敬业的精神。他的爱好,是爱抽那种吃起来呛人又劲火大的旱烟,每逢月底赶墟的时候,他便要托付过河的人给他到镇上买,“伙计,给我买一斤溆浦烟叶子回来,吃起来过瘾。”他从不得便宜,拿着钱给答应帮他买的人,过河的人都愿给他带。在带烟叶的返程中,有的人考虑到他船上缺盐少食无肉无荤,便给他称上几斤肉或买些其它日常用品送给他,随怎么也不收他的钱。在这河圆十里,人们相互礼尚往来,和谐奋进,共建美好家园,人际关系很好。每逢哪家建新房,做寿酒,故老人,娶媳妇,嫁闺女等红白喜事,家家户户都团结友爱互赠互贺,这时他也会搭上一份人情,把乡风民俗传承,在礼单上记下渡囗的名字。

  最得意的是哪天迎婚嫁娶的迎亲队伍要过河,他清早起来,将船打扫得干干净净,贴上大红双喜字,迎接新婚夫妇来过河,当新婚夫妇登上船儿的那一刻,他哼着小曲儿,“今日太阳亮堂堂,水上漂着两鸳鸯,划得船儿来相送,花好月圆入洞房”。懂礼节的小夫妻会当着迎亲的人,在船上给他打赏红包,并赠给他一些花生、瓜子、喜糖、新娘做的布鞋等之类的物品。这时候只见他在河面上,使劲加油将船向对岸划去,不过有时他划到河中间也来点小插曲,突然将船儿在水中晃动几下,把船停下来,告诉大家今天他要喝喜酒了,而等着回家办酒席见客人的小夫妻,便对他毕恭毕敬的递上烟,敬上酒,请他在船上喝起了喜酒,迎亲的队伍也共同举杯,祝新婚夫妇顺风顺水,在船儿随波逐流中,河面上洋溢着喜庆欢乐。当地人称这种婚俗叫“河婚”,寓意和和美美,婚姻幸福。

图片 4.png

  风清月明的秋夜,河边传来了悠扬优美的歌声,“远方流来一条河,妹妹找哥泪花流,上山陪你扯笋子,下河和你摸田螺”,这是“次老鼠”坐在月夜的船头上,摇着蒲扇在唱山歌。“家乡河水向东流,鸭子鹅公水上游,渡船佬啊别啰嗦,抓只鸭婆炖汤喝。”河边上的人家倚窗与他对唱起了山歌,“妹子唱歌好嗓音,听得哥哥入梦中,山水相伴我俩情,好想约你过洞庭。”“砍老壳死莫贼心,老娘已在闺房中,来年生个小满女,许你十八配成婚。”资水边的很多男女喜爱对山歌、唱情歌,有时农勤耕、庆丰收,纵情歌舞唱到星星月落,歌声飘扬在皎月的江面上,让人们沉浸在喜悅之中。

  改革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乡村公路翻山越岭,进村入户,惠及民生,多条高速公路跨越资水河上架起了如长虹的桥梁,家乡的渡口也因两岸公路互通有了桥梁,告别了悠久的河运历史,很多渡口的渡船便上了岸。那一夜,“次老鼠”病了,他白白的头发,被河风吹刮的脸颊,有了深深的皱纹,身体已大不如前,他依依不舍离开了相伴自己心爱的渡船,住在村头那原来的老学校里。村里的人得知后,都不同时段前前后后去看他,给他请来了医生,因他年轻时都是从事水运工作,漂泊在河流上,错过了成家的机会,老来只有孤单一人,但人们都争着给他煮粥熬药,给他端来酒,送来饭,祈祷他早日康复,晚年能得到休养,可由于他长年积劳成疾,没过几日便逝世了。他在临终前,叫来了村长,把自己毕生省吃俭用积攒的一万多元钱,用旧布袋子装着交给了村里,他因少了资金,这码头一生都沒有修成,要村长为方便出行的人们上下船,帮他在河边修一个码头,这是他的梦想追求。

  这个摆渡人心中的码头,当地政府得知后拨了款,把他捐献的资金修筑在水泥沙石中,实现了他一生的美好遗愿。在历经无数风雨剥蚀中,这码头巍然屹立在滔滔的资水边。如一根见证岁月沧桑,镌刻河运情怀的标杆,在水浪波涛中,迎来送往两岸人们过河从不阻隔,散发着无限光芒,留下了温暖人心和感人肺腑的故事。

  长长的资水河,你飘荡着五彩缤纷,跳动着时代音符,生活的世界里,无处不展现人们奋斗的身影,日新月异的时光中,春夏秋冬总是交替;你从远方流来,又流到远方去,真诚与两岸青山紧紧相依,滋润了扎根于深厚土壤的茂盛植被;你辽阔宽广豪情奔放,留下了岁月的痕迹,承载了人们奋进远航,把情真意切献给人间。深情凝望那渡口、渡船、摆渡人虽已远逝,但那山、那水、那村庄、那美好的乡风民俗,一代代人相传,在人们心中奔腾不息永远流淌……


(一审:蒋宇 二审:蒋俊 三审:王亚奇)

扫码关注公众号
分享到微信

欢乐迎新年

长沙市政务服务工作“揭榜竞优”现场观摩活动走进世界计算·长沙智谷

长沙望城再启“买房送车”活动,双11送出奔驰汽车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