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11月21日讯(通讯员
颜开云)浏阳市中和镇将大闸蟹、小龙虾、黄金梨等拳头产品做大做强,同时坚持“红色+绿色+特色”发展路径,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
每年秋冬交替之际,是大闸蟹最为肥美的时节——无论是公蟹黏润的蟹膏,还是母蟹鲜甜的蟹黄,都到了最饱满的状态。浏阳市中和镇的养殖大户叶光明当下的状态是辛苦并快乐着,他每天从早到晚忙着捕蟹、发货,“现在塘里随便一捞,都是4两左右的蟹呢!”
丰收的喜悦穿过冬日的暖阳与微风,在“湖南最美乡村公路”荷文公路沿线飘荡开去。
好山好水养出生态大闸蟹
叶光明的千首农场就在中和镇集镇所在地的苍坊村。阳光灿烂,叶光明夫妻俩在基地前的一个小棚里为顾客打包。一般捆扎都是用细绳或稻草,叶光明却特意买了香茅草,抓住螃蟹的一对螯足,横两圈竖两圈,就将一只大闸蟹“拿捏”住了。
现场放着一只电蒸锅,有按捺不住的顾客现买现蒸,等待15分钟,掐着表揭开锅,香气扑鼻而来。“啥也不用放,就这么开吃!”尝了鲜,再带一两件大闸蟹回去与家人朋友共享。
“4两蟹卖得起价,48元一只,一件10只。”叶光明说,最近一天要卖出几十件,除了长株潭的顾客,最远的还卖到了重庆、山东,其中有不少回头客。吃货们看中的,是叶光明养殖的大闸蟹的品质。
大闸蟹对水体环境要求高,地处湘赣边界的中和镇好山好水,具备发展特色水产养殖的有利条件。贯穿千首农场的小江河,上游就是水库。养大闸蟹也是一门技术活。为了从源头把控大闸蟹的质量,叶光明四处学习,去年还专门坐飞机去江苏扬州参加培训。他坚持科学培育水体微生物,尽量少添加人工饲料,这样大闸蟹的肉质更鲜美,个头也更大。
“今年大闸蟹从9月底开始上市,一直能卖到春节。”叶光明说,自己共有110亩蟹塘,今年能捞3万斤蟹,均价能卖到七八十元/斤。
小水果遍地开花能成大产业
其实,千首农场不仅有大闸蟹,还养殖了小龙虾、罗氏虾。在中和镇的清江村、中和村、长安村等地,近年来特色水产养殖同样蓬勃兴起,每逢周末、节假日,慕名到中和来钓虾吃蟹的游客越来越多。
叶光明还坚持在部分田地里尝试稻虾套养、轮作——春节过后放小龙虾苗,4月上市;然后抢种早稻,等收割完毕,8月再播种水果玉米。“今年水果玉米也特别受欢迎,我分五茬种了50亩,现在是最后一茬。”叶光明说,最近不少游客带着孩子来现场采摘玉米,一边亲近大自然,一边感受农耕之趣。
时光回溯到夏秋季节,中和镇有更多可以采撷果实的好地方。在苍坊村楼西湖片区,腾达生态农业红心火龙果基地采用大棚种植,来自台湾的软枝大红火龙果刚刚结束了上市旺季。而在不远处的雅山村,黄金梨成了当地村民的“致富果”。村干部说,全村有十多户村民种植黄金梨,总面积约300亩。
近年来,中和镇努力推动“小水果”走向“大产业”。据中和镇农办介绍,如今该镇小水果种植总面积超过1000亩,总产量超过25万斤,夏季有杨梅、李子,秋季有黄金梨、桃和火龙果,冬季有柑橘。“一年四季,大部分时间有果可摘。”
“红色+绿色+特色”四季可约
红色+绿色+特色,美丽中和,四季可约。
作为胡耀邦同志的故乡、秋收起义的重要策源地,中和镇拥有得天独厚的红色旅游优势。近年来,依托丰富多元的文化旅游资源,中和镇抢抓发展机遇,推动了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荷文公路是浏阳全域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中和镇对中和段12公里进行综合提质改造,以“四季有花赏”为设计理念,造就了40余处大大小小的节点景观,让游客一进中和就感觉眼前一亮。
这条最美乡村公路,也像一条主轴,串联起众多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
去年以来,溯溪、玩水、露营的消暑经济在中和镇红火起来。
离集镇4公里远的中和村三元俚,村上趁着枯水期清理河道,围筑河坝。绿树掩映的河道山坡上,4栋独立木屋正在搭建中。
这里原本是个偏僻的自然村落,村民都搬走了。但因为生态环境好,加之有座金山水库——在丰水季节,高达30米的溢洪道恰好形成了壮观的瀑布,于是当地因地制宜,将这里开发成了溯溪、玩水、露营的网红打卡地。今年夏天,每天都有三四百人前来消暑。
中和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文学介绍,目前该村已投入资金70多万元用于营地前期基础建设,还将继续引入旅游开发公司,构建起戏水娱乐、观水游船、滨水休闲三大板块,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带动村强民富。
体育休闲运动也为中和镇的文旅融合注入了新活力。在苍坊村,由湖南体育产业集团与该村携手打造的潇湘沃野户外运动营地,有定向越野、骑行、射箭、飞盘等户外运动项目,受到户外爱好者的青睐。
中和镇党委书记周曦表示,该镇将坚持“红色+绿色+特色”发展路径,推进文化、生态、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聚拢更多人气、财气,助推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