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3月3日讯(通讯员 于淼)近日来,因电动自行车不规范停放、充电造成的火灾事件,频繁出现在新闻中,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问题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作为“骑上就走”的短途出行神器,电动自行车为人们提供了经济、便利的出行方式,使用数量不断增长。中国自行车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中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在3.5亿辆左右,相当于每4人中就有一辆。
与此同时,电动自行车起火导致的火灾事故连年增长。根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统计,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1万起,相比2022年上升17.4%。
一边是日益增长的使用需求,一边是安全管理缺乏有效保障,二者如何达到平衡,成为社区管理电动自行车不容忽视的难题。
基于在城市安全领域的深厚技术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新智认知创新打造聚安“社区防火保”,通过电动自行车入楼、入梯、入户三大场景防护以及智能充电桩安全保护的“三防一保”模式,满足居民便捷充电需求,同时实现充电行为的有序管控、安全隐患智能识别与处置,以“疏堵结合”的方式守护居住安全。
堵截风险,入楼、入梯、入户,7X24小时无死角防护
据不完全统计,电动自行车火灾致人伤亡的案例中,90%发生在门厅、过道以及楼梯间、安全出口处等场所。楼道中的电动自行车一旦起火,会直接阻断消防逃生通道。同时电动自行车起火30秒,产生的大量有毒浓烟能覆盖整个房间和楼道,极易引发伤亡事故。
如何把电动自行车“请”出楼,让充电不进屋?聚安“社区防火保”利用AI算法、物联设备、边缘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入楼、入梯、入户的全天候、无死角安全防护,以技防+人防相结合的模式,解决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人车同屋”“飞线充电”等典型问题。
当人员推电动自行车进入楼道时,聚安“社区防火保”通过AI摄像头识别后,会立即发出告警,社区物业经理、保安等相关人员同步接到信息后,可及时前往劝阻。
一旦监测到有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聚安“社区防火保”会自动发出闪光和语音提示,同时联动电梯控制,使梯门无法关闭,“拒载”电动自行车上楼入户。
为规避人员携带电瓶进室内充电或“飞线充电”,聚安“社区防火保”通过智能微型断路器配合边缘计算模块等技术,智能识别出充电物品为电瓶,并自动跳闸保护。
在让违规充电行为“无机可乘”的同时,聚安“社区防火保”还能通过监测电气数据,提取用电设备数据特征,识别电吹风、暖风机等不同电器的运行状态,在电器出现短路、过载等异常情况时自动触发保护机制,完成对居民用电行为的监测,同时监测告警楼道内其它火灾隐患。
针对电动自行车违规行为及其它社区风险,聚安“社区防火保”构建起“三位一体”的预警处置体系,将告警信息通过监测平台的电脑端、手机APP端,以及短信形式向相关管理人员发送,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疏解需求,打造“懂自保、会灭火、能告警”智能充电桩
“请”电动自行车下楼充电,化解居民用车风险,其重点是针对风险隐患的“堵截”,然而想要治理电动自行车进楼、“飞线”充电等违规现象,还需要从根本上“疏解”居民电动自行车充电难、停放难的问题。
新智认知打造的聚安“社区防火保”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协助社区搭建智能充电桩,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充电方式,同时融入充电保护、烟感监测、自动灭火、告警联动等智能能力,让电动自行车“停有所归,停有所管”,打造更安心的社区生活。
当电动自行车充电过程中,系统可自动监测电流异常情况,一旦电池出现短路、超充等现象,充电桩会自动断电,避免因电池爆炸引发的火灾。
安装在车棚内的烟感和温感监测设备,7X24小时全天候监测充电环境,如遇真实火情,空气中的浓烟及温度达到告警数值,系统会立即触发悬挂式干粉灭火装置,自动降温灭火。
与此同时,火情数据也同步传送至物业、消防等部门,提示相关人员尽快赶赴现场查看处置,将风险损失降至最低,切实提升社区消防安全隐患管控能力。
堵截隐患,疏解需求,新智认知的聚安“社区防火保”双管齐下,为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找到平衡社区居民、物业、相关部门等各方需求的“最大公约数”。未来新智认知也将持续创新能力,融入多元化的城市安全场景中,破解更多安全管理难题,让城市更加宜居、温暖、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