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社区基金是激活基层治理、汇聚邻里爱心、推动大众慈善的“一池活水”。为深化实践、推进工作,湖南省慈善总会专门组建课题组,深入基层调研社区基金发展情况。期间,发掘了一些优秀案例。特设本专栏分享各地优秀做法,以期启迪工作思路,助推我省慈善公益事业发展。
(通讯员 晓善)“这是一个福禄,是我们慈善超市用发展基金购买,由残障人士编织而成的串珠作品。如果有爱心人士需要,可以扫描二维码购买,所得善款都将用来做慈善。”2023年12月14日一大早,位于阳明山庄社区同心家园一楼的慈善超市内,社区工作人员喻芳正在暖阳直播间忙碌着,为残障人士的手工艺品大声“吆喝”。“这样的活动一个月会举办一次。”喻芳说。阳明山庄社区慈善超市由长沙市慈善总会发起成立,超市以吸收和销售企事业单位捐赠产品或残障人士手工艺品为基础,所得收入均用于扶贫帮困、志愿服务等慈善项目。
顺势而生 打造大容量“资源库”
购物做慈善、捐步做慈善……现如今,做慈善的方式日渐多元化。但除了爱心捐款、参与志愿服务,很少有人知道,在家门口的社区还有以“慈善”命名的超市,通过募集资源向有需要的居民进行帮扶。
阳明山庄社区慈善超市设立于2022年,这也是湘江新区推动慈善进社区、让超市更有温度的一次有益探索。
走进慈善超市,不足20平方米的房间内,分成了多个区域,有义卖区、物资捐赠接收区、帮扶救助区、便民惠民区、志愿服务区等。慈善超市负责人胡沛霞告诉记者,实际上这些物资都是通过号召社会各界捐赠而得。“慈善超市就相当于一个资源库,一方面通过成立阳明治荟社区发展基金,接收共建单位及爱心人士的捐赠,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另一方面,在慈善超市开展公益直播义卖、志愿服务等慈善活动,为居民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慈善超市传递的温暖与爱。”胡沛霞说。
在慈善超市里,店员就是志愿者,货物多为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及残障人士手工艺品,既能惠及有需要的困难群众,又能帮助残障人士增收。“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为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同时也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参与公益、邻里共益、让爱漂流的机会。”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钟娟坦言,如今,慈善超市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和支持,2023年已收到价值7万余元的生活物资和医疗物资;同时将社区发展基金与慈善超市深度融合,社区发展基金仅线上就收到了160余份、2万多元捐款,将为更多人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深度链接 实现社区服务多元化
一个有爱有趣的慈善超市,往往都和社区的链接很深,通常都有一个或一批“流量明星”。在阳明山庄社区慈善超市,更不例外。
70多岁的张国生被视为社区慈善超市的“引流密码”之一。作为慈善超市的志愿者,又是社区“邻里帮”志愿服务队的副队长,他与社区居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尤其是今年3月,社区邻里帮共享工具手艺坊“营业”后,热心又有技的张国生又成了手艺坊的“守坊人”,与社区居民的链接也更深了。“这里的工具一部分是小区热心邻居们捐赠的,一部分是物业服务中心自有的,还有些是共建单位捐赠的。这些全都可以供邻居们免费借用。”张国生告诉记者。
每月的14日是社区居民约定俗成的阳善集市“赶集日”。“80后”志愿者阳光毅是这个集市的“卖家”,专门提供磨刀、修补小物件等服务,而“买家”则是来自社区及周边的居民,自2019年至2023年,阳善集市已开集150余次、服务居民近2000人次。
“在慈善超市做‘管家’快一年了,我收获了自己的成长。我小儿子经常和他的同学炫耀说‘我和妈妈走在小区,好多人都认识她,就像明星一样’,这两年,社区不断优化积分兑换机制,激励更多人加入慈善中来!”说起慈善超市,超市“管家”龚芳玲深有感触。
和社区的链接不仅在人情冷暖,也在资源的高效对接中。“善行”所运行的慈善超市都不是单打独斗。在阳明山庄社区,慈善超市、社区发展基金、志愿服务队,这三个平台联动发展、资源共享、彼此赋能,而以张国生、阳光毅、龚芳玲为代表的一支支志愿服务队正逐步拓宽慈善超市的外延,也逐渐形成一个又一个慈善平台、慈善品牌。
“接下来,我们将不断拓宽慈善超市的广度和深度,更广泛联动‘五社’要素,发动更多人捐款、捐物、捐时间、捐手艺,着力把慈善超市打造成为一个‘爱的储水池’, 通过充分发挥‘家门口的慈善品牌’效益,赋能社区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湖南湘江新区民政和社会保障局 (退役军人事务局)的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责编:夏 博
一审:黄爱民
二审:蒋俊
三审:蒋宇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