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 华声社区> 社区教育>正文

株洲市余民小学道德与法治工作室新课标教与学研讨会顺利举行

2024-01-06 18:34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钟玉婷]

  华声在线1月6日讯 (通讯员 凌茜 杨植岚) “心中有度,脚下有路。心中有标,教学有方。”为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课程作用,推进《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有效落实,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化发展,2024年1月4日,余民小学道德与法治工作室新课标教与学研讨会在株洲市二中附属小学举行。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余民,株洲市天元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李旺艳,株洲市二中附属小学副校长秦瑜鸿,株洲市二中青龙湾小学副校朱尚清参加了本次活动。

图片 1.png

  课例打磨共探究

  本次活动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厚植爱国情怀。在整个思政课中积极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相关内容与要求。

图片1.png

  醴陵市茶山镇汤飞凡中学王晚霞老师执教的《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一课紧扣课程标准,落实核心素养。本堂课围绕“何为爱国”、“为何爱国”、“如何爱国”三个层次展开,有效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国家认同感,认识到个人与国家的命运休戚相关,知道每个人都可以将爱国情怀落实在实际行动中。

  二中附属小学谭华舟老师所执教《可亲可敬的家乡人》一课,让孩子们深刻体会爱家乡是家国情怀教育主题的一部分,是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重要内容。课堂上谭老师引导学生了解各行各业的家乡人,让学生内在理解、尊重、认同家乡人,体会家乡人可亲可敬的品质。

图片 2.png

  株洲市芦淞区何家坳小学刘艳容老师执教《认识居民身份证》一课。课堂以大情境导入,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线索,让学生体会身份证不仅仅是自己身份的证明,更是中国公民身份的象征,理解公民和国家之间紧密的关联,从而升华到爱惜身份证也是爱惜国家的一种体现。

  渌口区松西子小学刘晓芳执教的《公民身份从何而来》一课。刘老师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辨,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公民身份的价值,从内心深处感知祖国的强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天元区天台小学唐婷副校长执教的《新世界真精彩》一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自身体验、问卷调查、情境创设、话题讨论等活动教学,让学生体验网络的精彩以及感受到中国作为互联网大国的崛起,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株洲市二中附属小学杨植岚老师所执教的《课间十分钟》。杨老师依标据本,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课堂活动,整堂课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她带着孩子们在“课间十分钟”里畅游,关注课堂中的每个孩子。一堂课下来,孩子们知道了课间游戏要遵守规则,学会了如何合理安排课间活动。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规则意识,长大后才能成长为一名遵纪守法的中国好公民。

图片 4.png

  名师引领促成长

  “名师引领促成长,研思并行共芬芳”。课例展示后,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株洲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余民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对课堂给予了细致指导,他说到:本次活动执教教师的基本素质高,课堂上亲和力强,师生互动良好,能自如把握课堂,富有张力;作为思政课教师要更加深入地研读新课标,加强对教材的解读,适切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课堂中能够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典型问题,涵养学生的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教学评一致性。余院长还对每堂课提出了修改建议,为课例的调整指明了方向。株洲市二中青龙湾小学副校朱尚清也对每个课例进行了细致的点评,肯定了执教教师的用心与教学能力,对老师们的课堂教学给予了中肯的指导。

  相信今天参加活动的全体思政教师一定会继续努力,更进一步推进新课标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与学的发展。


责编:钟玉婷

一审:夏博

二审:卢小伟

三审:石伟

来源:华声在线

扫码关注公众号
分享到微信
海报丨春分日,种下一片希望

海报丨春分日,种下一片希望

H5|惠民集市上货图

H5|惠民集市上货图

【图解】条条大道至远方,湖南公路今年这样建

【图解】条条大道至远方,湖南公路今年这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