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 华声社区>社区健康>正文

常德市疾控中心:探索健康科普与“非遗”常德丝弦跨界融合

2024-12-19 10:55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黄爱民]

  华声在线12月19日讯(通讯员 郑伟峰 张艳)12月14日,第五届健康中国创新传播大会暨第十届中国健康品牌大会在雄安新区开幕。本次大会以“新质力量,健康未来”为主题,旨在进一步推进健康传播专业化进程,优化健康传播生态,提升健康品牌价值,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力量。疾控中心是健康科普的主要阵地之一,常德市疾控中心为优化健康传播生态,提升健康品牌价值,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好健康科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健康科普:渠道和主体多元化

  近年来,常德市疾控中心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与传播工作,以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市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为核心,坚持“三有科普”观念,一是做有需要的健康科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言之有物、有针对性、有服务性;二是做有温度的健康科普,把握“共情”二字,健康传播工作者要发挥“专家”和“大众”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用百姓的语言做科普,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的作品,让大家听得懂、记得住、做得到;三是做有趣味的健康科普。“科”代表科学、权威,“普”代表有趣、有用、能够普及,受众喜欢看、愿意看。通过积极开展各类健康科普作品的创作和传播,致力于拓宽科普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全方位、多形式的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使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得到显著提高。为了市民群众中更好普及健康知识,树立“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营造“争当健康的主人”的良好氛围,是健康传播工作模式需要持续探索的方向。

  常德丝弦:流行和形式多样化

  常德丝弦是中国十大地方曲艺之一,集说、唱、表为一体,是一种以唱为主、说唱穿插交替的民间表演艺术样式,唱词典雅、曲调优美、曲目丰富、结构完整、腔系多样,旋律朗朗上口。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一把琵琶、几只胡琴,数声清唱、些许道白,述说一个故事、成就一段传奇,是常德丝弦的艺术精髓。经过历史的沉淀和现代的发展,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但如今这些艺术精髓让人们得以在“不变”中蕴“万变”,赋予了常德丝弦旺盛的生命力。在其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常德丝弦怎么面对社会、校园以及青少年保护与发展也值得探索。

  创新两者跨界融合

  利用好文化载体,结合常德文旅资源,在“科普兴湘,健康圆梦”的背景下,常德市疾控中心积极探索新方式,让健康科普跨界融合非遗,结合当下居民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把常德丝弦和健康科普作品相融合,用说、唱、动结合创新科普表演方式,打造了《小巷防艾记》、《武陵人民唱健康》等节目,无论是现场表演、还是平台推广后,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和成绩。

  在2024年10月中国健康科普大赛(湖南赛区)暨第九届“科普兴湘 健康圆梦”全省疾控系统健康科普总决赛上,由常德市疾控中心选送的常德丝弦表演唱节目《武陵人民唱健康》荣获表演类比赛二等奖。《武陵人民唱健康》是武陵区疾控中心与武陵区文化馆联合创作的,它将慢病防控知识特别是“三减三健”工作要点,结合传统的曲艺表演形式做了全新的融合,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新颖的媒介形式做出了有效的传播,提高大众对慢病防控知识的知晓率,为慢病防控工作奠定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在2024年11月湖南省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暨第三届艾滋病健康科普大赛上,常德市疾控中心原创常德丝弦表演唱节目《小巷防艾记》在14个市州节目中脱颖而出,荣获比赛一等奖。《小巷防艾记》是常德市疾控中心与市湘楚歌舞剧院联合创作的,以常德丝弦为曲调,讲述防艾志愿者在穿街走巷宣传途中一段幽默诙谐的小插曲,把传统的曲艺和当下流行的rap等表演形式做了全新的融合,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大众对防艾知识的知晓率。

  打造健康传播“创新感”

  近年来,众多健康传播工作者也打造了健康科普全媒体矩阵,利用融媒平台特点和受众特征进行健康科普内容的差异化生产和传播,打造“创新感”,最大限度地实现群众在哪里、健康传播就延伸到哪里。但无论传播手段如何变化,永远是“内容为王,创新普及”,常德市疾控中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德丝弦跨界融合是一种尝试,也是一次创新,实现了“1+1>2”效果,在着眼于当下群众健康科普传播核心诉求,只有把握行业传播规律,真正的接入地气,才能把种类丰富、理论严谨、高高在上的健康科普知识走向田间地头、农家小院、乡村舞台,才能成为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学得会的活教材。

(一审:夏博 二审:余画 三审:刘乐)

扫码关注公众号
分享到微信

欢乐迎新年

长沙市政务服务工作“揭榜竞优”现场观摩活动走进世界计算·长沙智谷

长沙望城再启“买房送车”活动,双11送出奔驰汽车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