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11月27日讯(作者/曾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践行党的宗旨、矢志为民造福,是“四下基层”的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在身体力行中,感悟为民情怀、实干精神、务实作风,把群众小事当作关键大事,用实干推动发展,办好惠民利民实事,答好“四下基层”问卷。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要“肯张嘴”,让“党的声音”到群众身边。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凝聚民心人心,推动党的主张在基层贯彻落实的重要途径。广大党员干部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善于把“政治术语”转换成“方言土话”,把“理论政策”转换成“常识道理”,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养殖补贴等群众最关心最需要最在意的惠农利民政策,通过“唱、讲、演、画、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春风化雨般将党的政策送入寻常百姓家,当好党的“小喇叭”,让党的政策“声”入人心。
调查研究下基层,要“多用脑”,让“问计于民”走向田间。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广大党员干部想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既要“身入”基层,脱掉“西装领带”,穿上“布裤胶靴”,多到矛盾多、意见大的地方去听真言、取真经;更要“心入”基层,甘当“小学生”,向“土专家”“田教授”请教,多问问“有没有”“好不好”“差不差”,多关注村中的路好不好走、门前的灯亮不亮、沟渠河道通不通畅。通过调查研究知晓群众究竟盼什么、怨什么,反思自己能够做什么、帮什么,以“解剖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为制定决策、破解难题找到“金钥匙”。
信访接待下基层,要“多动手”,让“矛盾化解”落地见效。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信访工作过程当中,党员干部决不能把信访当作“负担”,把矛盾当作“皮球”,唯恐惹“麻烦”上身。要改进信访工作作风,直面矛盾主动“迎上去”,与百姓零距离接触,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将信访问题“找上门”转变为把对策建议“送上门”,真正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运用好“枫桥经验”,把“法庭”搬到院子里,多为群众跑跑腿“上传下达”,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让矛盾化解在“村里面”、困难解决在“家门口”。
现场办公下基层,要“多动手”,让“实干笃行”沾上泥土。“现场办公下基层”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一以贯之传承、弘扬、践行“现场办公下基层”制度,把问冷暖的“办公桌”端端放在群众家门口,听“百家言”、叙“百家情”、解“百家忧”,从群众的“呼声”中抽丝剥茧,于细微需求中找出路子,察实情、出实招,提出解决办法,用好为民服务“心”指南,在基层一线织密党群“连心网”、画好干群“同心圆”。
(一审:杨露 二审:刘乐 三审:谢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