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3月4日讯 (通讯员 罗俊 黄云 通讯员 周后琪) “我想要一个粉色的房间,里面有属于自己的书桌,有一个可以装衣服的柜子。”邵阳市洞口县长塘瑶族乡老艾坪村的瑶族小姑娘小妍有个愿望,在当地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及多方志愿协会的帮助下,2月16日,她的愿望成真了。
“宝贝小屋”是邵阳市民政局汇集各方力量为家庭困难或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进行现有居住读书环境改造的公益项目,2022年已完成23间“宝贝小屋”建设,2023年有关部门将继续推进该项目的实施。
近年来,邵阳市民政局以大爱之心、爱民之心做好各项民生保障工作,让各族群众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红利,让民族团结进步有最温暖的依托,让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积极贡献着“民政力量”。
营造民族团结进步良好氛围。市民政局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党的民族政策理论和民族法律法规纳入本单位理论学习中心组内容,进一步加强民族领域意识形态工作;利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活动积极宣传《宪法》《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推动民族工作向基层延伸,进一步提高民族团结意识;充分利用专题会议、横幅、宣传单及邵阳民政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宣传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促使民政系统干部职工主动参与到创建活动之中;积极指导村(社区)利用宣传栏、围墙和电子显示屏等公共资源进行宣传展示,营造民族团结进步浓厚的社会氛围,提高创建活动的鲜活度,使创建活动得以有效开展。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将民族团结相关内容过民主议事和决策程序修订到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中,并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监督和奖惩机制,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创新议事协商载体,创建多个各具特色的协商民主品牌,鼓励少数民族群众、宗教团体参与到社区自治和基层民主建设中,进一步铸牢社区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功能。2022年,全市共保障城市低保对象5.33万人,农村低保对象19.14万人;保障城市困难供养对象784人,农村困难供养对象3.53万人;实施临时救助25.7万人次,保障残疾人两项补贴对象约13.1万人。其中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救助24935名,分别为纳入低保16063人,纳入困难1623人,给予临时救助7257人,共发放救助资金4078.5万元。
创新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模式。市民政局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各族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纳入有关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政策保障范围。持续深入开展“文明创建·大爱邵阳”“喜迎二十大·童心向未来”等服务项目,为4230名少数民族留守儿童提供了关爱服务。同时,落实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按照集中供养儿童、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标准,全市共保障少数民族孤儿129人;参照散居孤儿保障标准分类发放基本生活补贴,共保障少数民族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14人。
持续推进丧葬礼俗改革和婚俗试点改革。近年来,市民政局加强部署推进殡葬改革工作,尤其尊重少数民族的殡葬习俗,在资金、场地优先安排少数民族殡葬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市共建少数民族公益性公墓14座,其中市区有10座,旨在解决各民族群众多样化的丧葬需求,做到了民生领域和公共服务全覆盖。同时,持续推进婚俗试点改革,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
发挥积极作用履行社会责任。市民政局充分动员社会组织、社工机构、慈善力量参与民族团结示范市创建活动,各社会组织积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开展文艺汇演、知识竞赛、民族团结知识讲座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以及扶贫帮困、爱心助学、爱心送考等关心关爱活动,重点探索开展少数民族地区“四小建设”(宝贝小屋、阅读小屋、直播小屋、医生小屋)实践,以“小切口”实现助力民族团结“大作为”。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十四五”期间,邵阳市民政局将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民政工作深度融合,用仁爱之心、服务之手、创新之举服务全市各族群众,让党的好政策的阳光温暖每一位群众的心,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贡献民政力量。
(一审:熊泊宇 二审:蒋俊 三审:蒋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