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河街道社工站:“五社联动”背景下社工站运营模式的探索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黄爱民]

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激励政策,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在政策大背景下,社工站的运营模式也将向“五社联动”模式靠拢。

图片1.png
(心家园团队)

一、新河街道社工站站点情况介绍

长沙市心家园公益人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心家园),2020年承接开福区新河街道社工站项目,2022年继续承接。站点驻地为幸福桥社区,有单独办公场地、个案和小组室,其他活动场地与社区公用。安排两名全职社工,两名社工均具有社会工作专业背景且持助理社工师证,一名社工为中共党员。新河街道下辖紫凤、华夏路、栖凤、开福寺路、三角洲、幸福桥、陈家湖7个社区。期中楼盘社区3个,老旧社区4个。街域交通便利,境内有开福寺、紫凤园、三馆一厅。前两年社工站以社区治理为服务领域,2020-2021两年开展社区活动24场,小组6个,个案8个,探访103次,招募注册志愿者206人,媒体报道18次。今年在前两年的服务基础上,在开福区民政局的指导下,根据街道的实际需求、心家园公益机构的服务优势,服务领域调整为老年服务+儿童服务。

二、街道社区现状及问题

需求多:新河街道老年人占比大,街道民政事务办希望打造街道为老服务品牌,但老年人面临的问题较为复杂,身心健康、生活自理与安全、社会参与等共性需求与个性需求并存。

差异大:社区的差异化比较大,老旧社区与楼盘社区的需求,存在的问题完全不同,以街道社工站整体的服务形式与内容缺乏针对性。

统筹弱:社区的本土社会组织及志愿者的数量并不少,社区行政工作繁忙,也非常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与支持,但由于没有规范统筹管理,除了文娱类组织之外,大部分处于自生自灭的无声状态。

图片2.png
(2022年幸福桥社区国庆暨重阳节活动)

三、社工站的服务策略及成效

发挥优势、打造模式,延伸服务触角:心家园从2014年开始就落地新河街道服务,培育了40多家街道、社区本土的社会组织,基于这个优势,确立了新河街道社工站的特色服务模式:圆圈型社会组织枢纽服务站。以社工和党支部作为圆心,以本土社会组织为半径,把服务覆盖到街道、社区这个圆圈,从而建立一个信息发布、资源共享、交流成长的枢纽平台。借用本土社会组织力量,解决街道社工站两名社工要服务覆盖整个街道的难题。形成以党建引领方向、社工引领专业、本土社会组织引领服务的基础服务模式,化解了社区类型差异化的矛盾。

分类管理、分层激励,打造服务品牌链:对辖区内70多家社会组织的类型、功能定位都做了分类,分为文化生活、慈善服务、矛盾调解三个主要类别,每个类别选择一个组织作为领头羊,分别对社区居民、志愿者、社会组织负责人针对性提供服务与激励措施,形成每周一次的志愿者公益大讲堂——服务能力提升品牌;每季一次的“畅享未来  益起公益”社会组织交流会——经验提升品牌;每年一次的公益大联欢“琼花艺术节”——机构展示品牌;“幸福邻里节”——情感链接品牌,形成社工站服务品牌链。

以点带面、以老带小,形成服务新格局:通过圆圈型社会组织枢纽平台的街道整体服务模式,以幸福桥社区为落脚点,以社工站为纽带,以老年人身心健康、中年人的家庭教育、青少年的社会能力提升为需求点,带动老、中、青、少各年龄阶段的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形成“你为我服务,我为他服务,他为你服务”的自我循环服务社区自治新格局。

四、后续工作重点及规划

需求评估贯穿,提升服务质量:走访常态化,需求评估贯穿始终,找到精准需求,对社区各类群体情况摸熟摸透,更好体现社工服务的专业性与差异性,提升服务质量。

品牌提炼宣传,扩大站点影响:总结提炼社工站的服务模式,通过一个社区到一个街道全覆盖,利用抖音、视频号、公众号、新闻媒体等各种宣传渠道,扩大社工站的知晓率和影响力。

社工专业成长,形成行业形象:社工专业性落实到每一项服务中,社工的专业成长也从实操开始,持久有序的进步。通过活动、服务让社区居民认识、了解、认可社工,形成社会工作良好的职业形象。(作者/李卫)


(一审:余画 二审:邓望军 三审:石伟)

编辑推荐
返回首页 电脑版 | 触屏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