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非遗文化的守护者与创新者

[来源: 华声在线] [编辑:黄爱民]

  华声在线4月17日讯( 通讯员 龙兴 )在新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下简称“非遗” )的保护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正如孔子所言:“不忘过去,方能开创未来。”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青年教师李浩,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非遗注入新的生命力。作为一名深耕艺术设计领域的教育者和研究者,李浩将非遗的保护和发展视为己任,通过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三个纬度,使之与现代教育、设计理念相结合,展示了非遗文化的现代转化和活化路径,特别是在推广少数民族织锦文化和竹编工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图片9.png

  借助学院提供的的广阔平台,李浩积极参加了2017年《湖南少数民族织锦文化创意与工艺创新人才培养》和2019年《榫卯结构家具创新人才培养》等非遗项目的系统学习,深化了自己对非遗文化的理解和认识。随后,她还在《湖南少数民族织锦文化创意与工艺创新人才培养》《竹编工艺创新与文化创意培训班》分别作专题讲座,传达非遗文化的价值。2019年,李浩作为指导老师成立了学生社团“竹编社”,通过组织丰富的非遗进校园活动,带领学生们亲身体验和学习非遗工艺,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和保护意识。李浩老师希望能够搭建起一个非遗文化交流与实践的平台,让学生们在参与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最终培养出一批有能力、有情怀、有责任感的非遗文化传承人。

图片10.png

  据悉,李浩老师指导的学生作品《庆祝建党百年竹编扇》在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她报送的《以“湘竹之织梦创设服务平台的创建为例》案例更是荣获优秀案例,并被推荐参加全国展示活动,这不仅展现了学生们出色的创作能力,也体现了李浩在非遗文化教育和创新实践方面的领导与引领作用。此外,她还计划通过参与和主持更多的科研项目,深入研究非遗文化的保护与创新策略,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在科研与创新方面,李浩老师通过实践活动和深入研究,成功获得了《一种竹编工具》《一种便携土家锦纺织机》等多项实用新型专利。这些专利不仅优化了传统工艺品的制作过程,提高了工艺品的实用性与审美价值,也体现了非遗传承与创新方面的深刻思考与实践能力。李浩老师主持的相关课题进一步探索了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发展,为非遗文化的创新传承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案例。

图片11.png

图片12.png

  未来,李浩将继续致力于非遗文化的保护与创新工作,深化非遗与现代教育、设计的融合。通过更广泛的教学实践、科研探索及社会合作,探索非遗文化在当代社会的新生态,使非遗不仅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更成为激发创新灵感和促进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源泉。她希望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非遗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中来,通过组织更多形式多样的非遗文化活动和项目,带领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她相信,通过教育和引导,能够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非遗文化传承人。


编辑推荐
返回首页 电脑版 | 触屏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