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 华声社区>社区观察>正文

雪峰腊八香 老乡致富忙

2019-01-14 10:27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宁应]
   湖南日报记者  龙文泱 通讯员 夏喜衡

  韵味的京剧唱起来,热闹的龙灯、花灯舞起来。1月13日这天是腊八节,尽管天空飘着细雨,但天南地北的游客还是被浓浓的节日氛围吸引到了雪峰山深处的溆浦县龙潭镇阳雀坡古村。

  村民们打糍粑、磨豆腐、做腊八菜、熬腊八粥……忙得不可开交,笑得合不拢嘴。自2015年,当地民俗文化和旅游开发联姻后,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精神生活也越来越丰富。 

  九九朝阳庆腊八   

  “巍巍中华乃世界文明古国,堂堂神州乃东方礼仪之邦……” 隆重的腊八祭祀拉开了腊八节的序幕,67岁的谌鸿喜主持祭祀。

  在谌鸿喜的主持下,12个乐手先奏大乐,后奏小乐,2个引赞生引导4个承祭生上台,对着写有“龙祖太昊伏羲氏之神主位”的牌位行礼、上香,献上猪蹄膀、鸡、鱼和白酒后,再向牌位三拜九叩首,祈祷华夏大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后礼成退班,热闹的腊八节开始了。

  1号院落可以看龙潭花灯戏表演,品尝腊八粥;2号院落中,哭嫁别亲、花轿迎亲等传统婚嫁表演格外喜庆;在3号院落里,吃现场打的糍粑、喝刚煮的甜酒,杀年猪吃泡汤;4号院落则可以推豆腐、炸豆腐,热腾腾的豆腐脑散发着豆香;5号院落的“大家闺秀”在绣楼上抛绣球,男女游客争相跃起。这里的纺纱、挑花、刺绣表演也吸引了不少人;孩子们挤满了6号院落,近距离看木脑壳戏才真正知道它的奇妙。

  “1号至6号院落按照修建的年代顺序编号,最早的建于1754年,最晚建于民国时期。”雪峰文化研究会民俗分会会长孙克告诉记者,从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王氏子孙在阳雀坡定居立业至今,古村落阳雀坡已有265年历史。这里的古村落环境保存完好,多彩民俗传承至今。

  中午的腊八宴颇有特色,由村里或院落最有威望的长者主持。

  3号院落的主持人是77岁的王身承。他头戴黑色礼帽,一身黑色长袍,声音洪亮。致欢迎辞后,他按照辈分大小请宾客们依次入座。在阳雀坡,舅舅辈分最大。

  满座后,开始上菜。伙计端着菜盘,高喊:“接菜(财)啰!”王身承摘帽弯腰,表示对厨师劳动的谢意、对天地生物养活村民的敬意。然后,他报出菜名,附上一句即兴的吉祥话。

  头一个菜名曰“腊八味”,又叫腊八菜。孙克是阳雀坡腊八菜传承人,他指着盘中菜说,盘中有8种猪身上的肉,分别是猪嘴、猪脸、猪耳朵、猪肉、猪肝、猪尾巴、猪脚、猪肠。这道菜还有另一种摆法,即高高叠起8层,叫“八层楼”,寓意八面威风、八面来财。腊八菜的四方依据当时的食材,每一方摆上两道菜,合起来象征“九九朝阳”。 

  文旅融合喜致富   

  自己做的辣萝卜、腊肉、年糕,自己种植的蔬菜、瓜果、杂粮,自己采摘的野生山货等摆满了村道两旁。今年,是湖南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在阳雀坡第五次举办腊八节。自娱自乐的传统活动变成了旅游品牌活动,村民们瞅准机会办起了年货节。

  62岁的易满红在村口也摆了摊子。“开发之后强多啦!”说起文化和旅游结合的好处,穿着橙色羽绒服的她声调都高了八度。

  易满红的家在6号院落后面,是村里最靠里的房子。2015年旅游开发之前,她家里连生活都有困难。儿子种果树亏了,欠了几万元外债。

  不过,易满红一家都勤劳肯干。她做的饭菜味道好,都是自己养的土猪、土鸡,自己种的蔬菜和水果,来村里的游客都爱到她家吃饭。她家是一座老旧的木房子,但是打扫得很干净。记者走到猪圈、鸡窝边,基本上闻不到异味。

  “上海的、长沙的、邵阳的都有,东北的客人吃了饭还打包带走。洞口县一个客人来了3次!”现在的收入是多少,易满红不愿意透露。她只是骄傲地告诉记者:“几万元的债务全部还清了。孙女在镇上读中学,成绩好,还学特长,一个学期的学费要8000元,都是我交的!”

  和她一样,许多人成为文旅融合的受益者。

  湖南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实控人陈黎明介绍,自2014年开始至今,该公司在阳雀坡村投资了3000万元,用于修建公路和游客服务中心、维修古房屋、建设游步道和复原抗战地下指挥所。11个村民在公司就业,人均年收入3万元。此外,公司还动员村民参加民俗表演,每场演出的酬劳有200元,一年演出80场到100场。

  “我们把文化先行当作旅游开发的重要战略。”陈黎明说,该公司成立了雪峰文化研究会,把长沙和雪峰山地区的168名民俗文化研究专家都纳入了研究会,目前已出版了《花瑶挑花》《叩拜雪峰山》等8部学术专著。

  旅游开发过程中,农民是受益的主体。到目前,该公司已投资5.3亿元,打造了4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惠及12万村民。
扫码关注公众号
分享到微信

欢乐迎新年

长沙市政务服务工作“揭榜竞优”现场观摩活动走进世界计算·长沙智谷

长沙望城再启“买房送车”活动,双11送出奔驰汽车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