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 华声社区>基层万象>正文

梅州市梅县区:五指攥成拳 发力乡村振兴

2018-11-27 11:13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宁应]
   南方日报记者 黄韬炜 唐林珍 汤凯锋

  通讯员 刘洪桥 曾健锋

  近年来,梅县区上下按照中央和省、市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全区农业农村发展取得阶段性成就。日前,梅县区委书记钟光灵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梅县区将顺应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和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抓住重点问题,以“美生态,兴产业,正乡风,塑人才,强组织”为抓手,五指攥成拳合力,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客韵梅县,加快推动乡村振兴。

  规划先行 “12425”蓝图引领全域美丽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工作,既要有紧迫感,也不可一哄而上。”钟光灵说,梅县区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

  针对乡村资源要素的配置、土地开发利用、耕地保护及经济、生态、社会的发展,梅县区专门聘请专业设计团队,围绕“一年有亮点、两年见成效、三年成示范”目标任务,以水系、路网、产业为纽带,制订了“12425”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突出功能统筹、产业融合,同时强调生态文明和城乡共融发展。

  具体来说,就是突出1条美丽乡村主题游览路线,即雁洋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片精品线,2条乡村景观轴线即沿梅江和沿国省道,4大美丽乡村组团则是指松源—桃尧—隆文绿色生态产业组团、南口—水车—梅南红色客侨文化组团、石坑—梅西—大坪—石扇现代农业体验组团、雁洋—松口—丙村特色文化旅游组团,同时通过打造25个精品示范村,以点带面、以村带片,分梯度、分类型创建干净整洁村、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

  在制定了近期、中期和远期发展目标规划的基础上,梅县区按照省、市部署,大力推进全域“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

  “如何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是推进‘三清三拆’的关键所在。”钟光灵说,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梅县区创新推行“地票制”,以“地票”方式消除村民顾忌,区分处理所拆房屋等的土地权属问题,得到了村民的广泛支持和认可,换来了村民对“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赞成票”。值得一提的是,央视《焦点访谈》栏目还为此深入梅县区桃尧镇进行采访,并向全国推广。

  此外,梅县区还以“最美家庭、文明家庭、书香家庭”评选活动为抓手,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对落实美丽庭院、外立面整治等小微项目实行奖补政策,激发群众参与热情。目前,梅县区已创建美丽庭院示范村22个,示范户120户,非示范村170个,示范户218户。

  蓝图已绘就,奋斗正当时。钟光灵表示,接下来,梅县区将坚持以点带面、统筹推进、改革创新,全力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和公共服务短板,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全区推动乡村振兴“三年取得重大进展、五年见到显著成效、十年实现根本改变”,为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奠定坚实基础。

  产业支撑 新签约88亿元项目力促三产融合

  近日,梅县区入选由农业农村部评定的“201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名单,成为广东省5个入选的县(市、区)之一,也是梅州唯一入选县(市、区)。

  乡村振兴的根本在于产业振兴。作为山区县,梅县区在乡村振兴中如何破解难题?

  “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钟光灵表示,一直以来,梅县区都在“三变”改革中进行积极探索,通过改革,让农村未利用起来的资源、资金盘活,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产业的专业化、社会化。雁洋镇长教村和松口镇大黄村的发展历程便是成功的例子。

  早在1995年,长教村便挖掘和利用资源禀赋,与宝丽华集团携手合作,打造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雁南飞旅游度假村”。2013年又联手打造了“桥溪古韵·梦里客家”景区,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产业。如今,桥溪村村民仅桥溪古韵景区门票收入,每人每年就可达到4000元。

  2015年,大黄村通过“党支部+专业合作社+企业”模式,由支部牵头组建公司,筹集近亿元资金,建设梅县(大黄)金柚产业园,推动金柚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数据显示,2017年产业园以5000万斤总存储量流转销售了1亿多斤柚果,产值达2亿多元,同时还带动了1000多名劳动力就业。

  三产融合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根本途径。钟光灵表示,在推动乡村振兴中,梅县区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前提下,从乡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突出产业特色,资源整合和品牌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逐渐形成了“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产业发展新局面。

  近年来,梅县区在瞄准金柚、水稻、茶叶和畜牧水产四大农业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康养、体验等融合,打造了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公园,并通过中国乡村复兴论坛、九龙嶂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世界客都梅州马拉松大赛等活动,进一步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激活乡村振兴资源。就在日前刚刚落下帷幕的金柚飘香文化周活动上,梅县区引进了投资50亿元的鼎盛文投、投资38亿元的棕榈华银等文旅项目。

  同时,梅县区还着力鼓励企业投资发展小镇经济,走特色鲜明、产城融合、惠及群众的新型小城镇发展之路。除雁洋镇入选全国首批特色小镇外,近日,南寿峰南药小镇入选广东省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库入库名单。松口海丝文化特色小城镇、南口客侨文化特色小城镇、畲江工艺小镇等建设也在全力推进中。

  “接下来,我们将以创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为契机,加快整合资源,突出特色,进一步推动三产融合,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钟光灵说。

  党建引领 “头雁”齐飞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梅县区着力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向基层倾斜。今年,梅县区财政专门增加1230万元党建工作专项经费,确保基层党建重点任务有力推进、落实到位。

  在此基础上,梅县区大力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对全区355个村党组织书记履职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分析研判,坚决撤换调整了一批政治上不合格、经济上不廉洁、能力上不胜任、工作上不尽职的村党组织书记。同时,从带富能力强的村民、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等党员中确定人选,实行“村推镇选区考察”的培养选拔制度,储备一批后备人选。

  今年10月,梅县区还试点开展区直机关干部“回乡联村”共推乡村振兴活动,选取了包括省定贫困村、软弱涣散村、美丽乡村精品村等类型在内的100个村作为回乡联村试点。从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300名干部到该区原籍村或出生地开展“回乡联村”工作。

  有了“领头雁”还不够,要找到能够发展、建设乡村的能人。

  “我们积极推动各类人才‘上山下乡’,形成‘本乡、返乡、下乡’人才共同支撑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局面,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钟光灵介绍,梅县区一方面通过打好“乡情牌”“乡愁牌”,引导乡贤通过参与乡村治理、招商引资、行医办学、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服务乡村。

  另一方面,积极实施“乡村职业经理人”计划,“客家菜师傅”工程。在南口镇侨乡村成立了乡村振兴研究实践中心,借助清华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和产业发展带头人、基层支部书记一线人才等师资力量,开展理论研讨、乡村振兴实践、项目落地等活动,提升干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能力水平。

  实践中心的开设,很快取得了实效。今年8月,南口镇侨乡村520户村民自愿筹资上百万元成立了梅县区南口镇自在侨乡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并与丁丁旅游联手加强运营,整合侨乡村资源,加快乡村旅游、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扫码关注公众号
分享到微信

欢乐迎新年

长沙市政务服务工作“揭榜竞优”现场观摩活动走进世界计算·长沙智谷

长沙望城再启“买房送车”活动,双11送出奔驰汽车大奖!